ID: 18165033

第14课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日期:2025-02-04 科目:历史 类型: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7787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中国历史,2023,高教,学期,高一,中职
  • cover
学 科 中国历史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 题 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 了解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种类增加,人口总量高速增长;了解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国内外贸易与市场紧密联系;知道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科技的传人;了解明清文化发展,古代典籍与学术、思想得到系统整理与总结。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意义等问题,增强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清明时期的文学作品出现西学东渐,明白认识包容、自信、开放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世界眼光、世界意识对于推动文化交往、文明互鉴的重要价值,培养国家情怀。 学情分析 学习态度:总体来说,学习态度积极上进,渴望能够获取深层的知识,部分学生学习知 识基础不牢固,有厌学的情绪。 已掌握的知识: 初中七年级已经学过该知识,但由于长时间不复习很多知识点印象不深。 教学重点 明清经济的发展。 教学难点 高度发达的传统经济学和学术思想对士人思想创新的束缚。 教具准备 PPT、视频影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进程、教学时间分配、教师学生活动、教学工具资源利用、教学评价方式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一、课堂导入(6分钟) 1.考勤,复习上次课内容,讲解课后作业 2.导入:由美洲作物传入中国为导入。 出示《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学生看图归纳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的地区。 通过美洲作物传入中国推广种植图的叙述,让学生从生活熟知的事物进入本课内容更容易带入课堂。 二、课堂展开活动一(12分钟): 一、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1.经济恢复 明清两代土地开垦、水利建设等措施促进了人口增长。 2.治河 清朝河流治理与免除赋税促进了农业生产。 3.农业 农作物种类多样化,外来作物的大量种植,使粮食总产量大幅提高。 4.手工业 明清时期,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增加,产业门类增多,工艺流程和技术得到改良。 5.商业与流通 地区性商帮活跃 工商业中心出现 海外贸易发展迅速,白银与信贷交易广泛使用 出示:《盛世滋生图》,请同学描述图片的景象。 学生欣赏图片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了解当时经济的发展情况。 思考:明清,人口为什么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待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影响。 三、课堂展开活动二(8分钟): 二、明清科技 1.科技著作 ①农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总结古代农业政策和农业技术,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 ②工艺百科: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被达尔文誉为利用人力开发自然的“技术权威著作”,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③医学: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古代药物和治病方剂的集大成著作。成为我国古代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④地理学:成书于明朝后期的《徐霞客游记》记载了作者实地考察过程中观察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2.水利 明朝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提出“束水攻沙”的理论,对黄河、运河的泛滥进行了有效的治理。《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等书,对当时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清雍正年间,傅泽洪编纂的《行水金鉴》以五大水系为骨干,系统整理了全国主要河流、支流、运河的水利资料。道光年间,俞正燮续编的《续行水金鉴》整理汇集了雍正至道光年间的水利资料。 3.西方近现代科技传入 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天文、测绘、几何、机械等科学技术。 4.建筑 明清时期,我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