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93771

《21 古诗词三首》情境化试题训练营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含答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2614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五年级,答案,新课标,上册,语文,学年
  • cover
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 五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情境化试题训练营(统编版) 21.古诗词三首 学完《古诗三首》后,欢欢邀请你参加“班级诗词大会”闯关活动的海选,一起来试试吧。 字词句情境练 第一关:出口成诗 一、背诵、默写古诗词三首。 1.在背诵的过程中,你发现欢欢将“身向榆关那畔行”的“畔”,“聒碎乡心梦不成”的“聒”,读错了,“喑”应读 ;“聒”应读 。“畔”的形近字不少:畔一(湖畔) —( )一 ( )。 2.请用“√”选择出正确的读音。 浣女(wǎn huàn) 更加(gēng gèng) 风一更(gēn gēng) 聒噪(guō guā) 梁山泊(bó pō) 枫桥夜泊(bó pō) 3.读一读,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课后习题)你和欢欢准备默写下面这首词,请先把你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完成练习。 枫桥夜泊 作者 朝 (1)题目中“ ”点明了地点,“ ”点明了时间。“泊”的意思是 。由题目可知,这首诗是诗人在 的情况下写的。全诗主要描写了 季 (时间)的景色。 (2)诗中的“姑苏”指的是( )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3)“月落乌啼霜满天”中,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分别是什么 所见: 所闻: 所感: (4)(要素·静态动态·课后习题)“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动态景物是 ,静态景物是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 、 的思绪。 (5)诗中“ , ”两句以动衬静,表达内心的孤寂忧愁。(小拓展)我还知道写乡愁的诗句: , 。 (6)(要素·静态动态·课后习题)发挥想象,把前两行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具体地写下来,写出动、静之感。 (7)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第二关:你说我答 在此环节,欢欢给出了相关提示,请你结合提示作答。 二、(要素·静态动态·课后习题)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画面,其中“ ”属于静态描写,“ ”属于动态描写。品读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山间美景: (把画面写具体)。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这两句是 动态(动态 静态)描写,展现了人的活动。 (2)结合右图,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写诗句描绘的画面: 三、(要素·静态动态)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代诗人 。“暝”的意思是 。诗中描写山间雨后月夜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 诗中“ , ”通过一静一动,描写了山间清幽的景色。这与《枫桥夜泊》中的“ , ”两句诗在表达上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是相同的。 2.《山居秋暝》前四句中,诗人王维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泉声(声)、有 (色)、有 (动)、有 (静)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照图。(小拓展)我还能写出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两句诗:“ , ”。 3.《枫桥夜泊》的作者是 代的 ,在这首诗中,“ , ”两句以动衬静,以钟声衬托夜的静谧;《山居秋暝》中“ , ”两句以人声、船动写山林的幽静,二者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长相思》中描写将士的心理的句子是:“ , 。” 4.《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作者是 朝的 ,“长相思”是 ,“ 、 ”写出了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 ”写出了天气的恶劣。这首词表达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最能表达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 ”。 第三关:你说我猜 四、选择正确答案。 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山居秋暝( ) A.日落,天黑 B.黄昏。 (2)枫桥夜泊( ) A.湖泊。 B. 船靠岸;停船。 C.停放 (3)月落乌啼霜满天( ) A.啼哭。 B.(某些鸟兽)叫。 C.姓氏 (4)空山新雨后( ) A.刚刚。 B.刚有的,刚经历到的 C.性质改变得更好。 (5)随意春芳歇( ) A.休息。 B.停止。 C.尽。 D.很短的一段时间 (6)身向榆关那畔行( ) A.那儿的河畔。 B.那边。 C.那河边。 (7)聒碎乡心梦不成( ) A.打断。 B.声音嘈杂,指风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