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96034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劳动教育》六上 第11课《淡出宁静 慢出悠扬》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22 科目:劳动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1022311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六上,教案,课件,淡出宁静 慢出悠扬,11课,核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淡出宁静 慢出悠扬》教学设计 课题 淡出宁静 慢出悠扬 单元 社会劳动 学科 劳动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劳动观念:了解古琴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提高传统艺术文化素养。劳动能力:①了解古琴制作的材料与工艺;②了解古琴的形制与构造,认识古琴部件及名称;③体验制作橡皮泥古琴;④参观古琴馆,学习古琴文化,体验古琴制作。从而培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劳动品质与习惯:在劳动过程中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培养热爱劳动、弘扬与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古琴制作的材料与工艺,认识古琴形制、构造及部件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古琴制作的材料与工艺,学习古琴文化。 教学准备 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1课 《淡出宁静 慢出悠扬》板书课题:淡出宁静 慢出悠扬。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乐器演奏视频。请同学们仔细倾听,感受曲中的悠扬韵味。(播放视频:古琴弹奏《山鬼》)琴曲悠扬,余音绕梁。你知道视频中弹奏的是什么乐器吗?生:(齐答)古琴。导语:“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即“古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的乐器。琴之声婉约,三日绕梁,自古以来,一直被众多文人墨客视作高雅的代表。琴一曲,让人聆听到高山流水、白雪阳春。而古琴制作,和琴文化一脉相承。你知道古琴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琴的制作工艺。 思考交流 通过欣赏古琴弹奏,导入本题关于“古琴制作”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讲授新课 一、劳动之趣生活小镜头: 1.请仔细阅读,做一架古琴要经过哪些步骤?(1)给古琴上粗灰:用鹿角霜跟大漆混合后所形成的漆胚,把它均匀刷在琴体上,可以使琴体变得坚固耐磨。(2)阴干打磨:上完粗灰后还要阴干打磨,然后才能上中灰,每一次阴干都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2.文中李叔叔说“做一把古琴至少要两年呢”。想一想,为什么做完一把古琴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呢?示例:古琴的制作工艺复杂:一张完整的古琴,需经过选材、造型、槽腹、合琴、灰胎、研磨、擦光、定徽、安足、上弦等制作步骤。 在古琴木胎完成以后,可以抹上灰胎。这时要将鹿角霜分别制作成不同粗细的颗粒,然后分别刮到琴面上,重复刮很多遍。等所有灰胎刮完之后还要自然存放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达到彻底干燥。这是让木胎、灰胎变得更加稳定,以保证成品琴的质量。二、劳动之识(一)备一备制作古琴的材料桐木/杉木、梓木、鹿角霜、大漆、细号水磨砂纸、琴徽、琴弦、绳子、色漆、棉团/真丝团、麻布、稀释漆等。古琴制作技艺,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传统技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二)做一做制作古琴的工序1.木材选料。“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声。”思考与讨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选择一块好的木材非常重要。老琴由于长期使用的振动和木质的疏松,往往使琴音变得更为苍松透润,这是古琴历史感与苍古美的最重要的听觉特征。因此古琴的面板一般选择天然干燥的桐木或者有几百年树龄的杉木,而底板一般选用较为坚硬的梓木。木材纹理顺直,硬度适中,没有疤节和虫蛀则为良材。2.外观造型。确定古琴的造型以及面板弯曲的程度。琴体的长短对声音有很大的影响。琴体太短,琴声会高而焦;反之琴体太长,琴声会漫而浊。同样,古琴琴面的弯曲程度以及琴面与琴弦之间距离的动态变化都对古琴演奏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3.掏内腔。用工具掏出琴体的内腔,形成共鸣腔结构,为后面的试音做准备。4.初步试音。做好琴面后就开始初步试音,及时纠正偏差。5.安装天地柱以及纳音。按照事先调试好的位置安装天柱以及地柱、镶上纳音,进行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