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莉花》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根据新课标中的学段目标要求,初中一年级的音乐教学应 “增进学生兴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培养学生演唱、感受音乐的能力,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演唱、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并分辨南北方民歌的不同音乐风格,并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进而表现出南方民歌的委婉细致;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增进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茉莉花》选自七年级音乐上册,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中国民歌小调。江苏民歌《 茉莉花》这首歌曲音乐风格委婉细腻,表现了少女对茉莉花的热爱之情,揭示了她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全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创作手法采用中国民族调式中的五声音阶,节奏密集,旋律线较平稳,充分体现了南方民歌的柔美细致。河北民歌《茉莉花》这首歌曲音乐风格舒展豪放。同样表现了人们对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创作手法同样采用中国民族调式中的五声音阶,节奏舒展,旋律线起伏较大,充分体现了北方民歌的舒展豪放。 三、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较浓,而且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但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欠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在选择学法的指导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音乐能力,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了“听辨”“实践”“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动静结合,师生互动的氛围中去感受南北方民歌的不同音乐风格。 本节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我把感受音乐风格作为主脉贯穿整个课堂,这也是整节课的教学难点。以听辨南方音乐风格做导入,激发学生聆听、歌唱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音乐情绪、节奏、旋律线、调式等音乐要素。结合当地人文特点,对比两首歌曲,感受并分析南、北方不同音乐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最后以宋祖英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唱《茉莉花》做为拓展,使学生对《茉莉花》的感情升华为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自豪, 引导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从节奏、旋律、风格、语言上等方面比较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2)、通过拓展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 2.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良好的呼吸支持声音歌唱江苏民歌《茉莉花》,通过演唱、对比、聆听等方法,分辨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 3.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聆听河北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热爱一切美好事物。进一步唤醒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 1、优美流畅的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聆听河北的《茉莉花》,比较感受地方民歌的特点。 2、感受南、北方民歌不同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用具: 1、CD、自制多媒体课件, 2、长笛,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听辨引入:1、教师用长笛演奏江苏民歌,让学生说出歌名是什么?(江苏的《茉莉花》)。2、欣赏茉莉花图片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茉莉花是怎样一种花?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2、欣赏茉莉花图片 (播放茉莉花图片)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茉莉花是怎样一种花?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教师:板书茉莉花洁白无瑕,小巧玲珑,清香四溢,代表着纯洁的中国人民。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歌曲《茉莉花》,首先我们听一听这首歌曲。 (二)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教师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VCD课件) 学生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1、这首歌曲都是以什么为题材来创作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