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无题 (唐)李商隐 壹 七言律诗 1、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疏通诗歌大意,鉴赏诗歌托物寄情的手法。 3、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了解无题多义性。 学习目标 为什么以“无题”为题目? 想一想 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做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者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着的追求等。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白、李贺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写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无题 李商隐 〔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读一读,划分节奏 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诗眼 相会困难 离别痛苦 点明季节:春季(暮春) 凋零(给人凄楚的感觉) 离愁别绪和伤感之情;象征爱情的艰难 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 (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句诗运用了景物(环境)描写,点明了分离的季节(暮春)和环境(百花凋谢);渲染了离别的悲凉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离别伤感之情。 奠定了全文伤感的感情基调 春风:东风 夏风:南风 秋风:西风 东风:北风 首联翻译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恰逢东风将尽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谐音:思,相思 蜡泪;相思之泪 表现了忠贞不二的执着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修辞:象征、双关、对偶、比喻 颔联翻译: (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方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能流尽。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 夜晚吟诗 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变白,容颜憔悴) 估计、料想(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表现思念之深) 寒冷、凄冷 (借身体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寂寞之感) 虚写: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 (借景抒情) 赏析“寒”字。 “寒”是寒冷、凄凉之意,一语双关,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氛围,烘托了作者悲凉伤感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深沉感伤和悲凉凄楚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颈联翻译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所爱之人也许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踟蹰[chí chú]苦吟吧!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强作宽慰之语 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情谊恳切深厚 替、帮 探望 诗人用了典故的手法,用“蓬山”“青鸟”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想见很难和期待双方互通音讯的意思,表现了作者苦苦相思,期待互通音讯的愿望。 尾联翻译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