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80626

第四章 保险法 课件(共41张PPT)《经济法基础教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日期:2024-06-26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387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四章,保险法,课件,41张,PPT,经济法基础教程(第五版)
  • cover
(课件网) 第五章 保险法 “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第五章 保险法 第一节 保险法概述 第二节 保险合同 第三节 保险公司 第四节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保险法的概念,熟悉常见的保险类型;掌握保险合同的格式和内容并能进行审查,熟悉保险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一系列程序,正确认识保险合同中的主体关系。了解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 第五章 保险法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2017年春节,李某为其刚满8岁的儿子买了价值200元的烟花爆竹.某日,李某与其妻出门访客.其子独自在家感觉无聊,遂将李某藏的烟花爆竹翻出,在屋内玩耍,不慎引起火灾,造成衣服,被褥,家电,家具等均有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损失约为30000元.所幸,李某投保了家财险,遂向保险公司索赔。 【问题】保险公司是否需要赔付? 【解析】 对于这样一起火灾,保险公司认为,火灾是李某之子故意行为造成的,而根据家庭财产保险条款规定,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故意行为引起的财产损失,属于除外责任.保险公司不应赔付.而李某认为,其子并非故意纵火,不应视为被保险人家庭成员的故意行为,保险公司应该赔付. 本案的争论焦点在于对"故意行为"的认定. 根据法理解释,"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一定的损害结果,仍然希望该结果发生或者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显然,故意总是与行为人的"明知"和"有意"有关。 本案中行为人是刚满8岁的儿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第一节第十九条的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 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以李某的儿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李某及其妻在出门之前将烟花爆竹藏起来,说明他已尽了责任,但将未成年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将有可能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对此,李某及其妻应该想到,但却因疏忽而未想到。即便如此,也只能说李某及妻子有过错,但决不是“故意”。结论:既然本案的财产损失不是被保险人及其家属的故意行为造成的,保险公司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节 保险法概述 一、保险的概念 二、保险的分类 三、保险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一、保险的概念 (一)保险的概念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二 保险的分类 (1)个人保险、商务保险 (2)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 (3)强制保险、自愿保险 (4)原保险、再保险 ( 5)商业保险、社会保险 三、保险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一)保险法的概念 保险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保险法包括专门的保险立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保险的法律规定;狭义的保险法是指调整保险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我们通常说的保险法是指狭义的是保险法。 1.最大诚信原则 2.可保利益原则 3.补偿原则 4.近因原则 (二)保险法的基本原则 一、保险合同主体 保险合同主体是指涉及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的组织机构,是保险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保险合同的主体分为保险合同当事人、保险合同关系人和保险合同辅助人三类。 第二节 保险合同 (一)保险合同当事人 1.保险人 保险人也称承保人,是指经营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