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282322

第7课 实践出真知 教案 (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日期:2024-11-2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81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学年,哲学,2023,高教,中职,-2023-2024
  • cover
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 编号: 备课组别 政治组 课程名称 哲学与人生 所在 年级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系部 授课班级 授课 日期 课题 实践出真知(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3.人们从实践中获得认识,不是为认识而认识,而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 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重点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难点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教法 讲述法、激励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导入新课: 展示柳州城市名片,令人惊奇的一碗粉,红遍天下,“圈粉”无数…… 提问: 众多旅游城市中,为何柳州火了,柳州的螺蛳粉出圈了,柳州火爆的秘密是什么? 总议题:柳州旅游火爆的秘诀是什么? 讲授新课: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为了找到柳州火爆的原因,大家纷纷到柳州实地打卡调研。 思考:实地打卡调研属于什么活动?(实践) 教 学 内 容 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的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小练习: 判断下列哪些活动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 神州十五号成功发射 老师上课 学生听讲 探店博主实地打卡 议一议: 柳州旅游这么火的秘诀是什么? 小结: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阅读与思考 20世纪60年代,为了提高水稻产量,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袁隆平开始了杂交水稻研究。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育种优势。袁隆平和团队成员经过实验发现,水稻中一些杂交组合有育种优势,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为此,袁隆平辗转全国各地,经过多年的杂交种植研究,成功培育出了粘型杂交水稻,研究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刷新了全世界对杂交水稻育种的认知,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为解决中国和全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通过实验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 学 内 容 小结: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离开实践,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 (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阅读与思考 门捷列夫是俄国著名科学家,他发现并总结了元素周期律,并据此制作了元素周期表。在此之前,人们就发现了一些化学元素,但尚未弄清各种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相关知识比较零散。门捷列夫不仅按照元素周期律排列已经发现的元素,而且大胆地为尚待发现的元素留出了位置。后来,科学界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新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 思考: 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和完善说明了什么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小结: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认识活动主要表现为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也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在这次飞跃中,第一次飞跃所形成的认识被用来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正确的认识得到证实和发展,错误的认识被纠正或推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上升过程。 实践是永恒的、不断发展的。 在把认识付, 诸实践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新的情况,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变革客观现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