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293761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6163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费·因格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导入 这首诗告诉我们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3.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真的不止一个,建立“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朝着创造型、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 学习目标 罗迦 费 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关于吕伟 驾驭( ) 压榨( ) 汲取( ) 罗迦( )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不言而喻( ) yù zhà jí jiā dì zī qiè yù 字音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 怎样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整体感知 1.本文是怎样开头的?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走进课文 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唯一的没有角的图形。 唯一的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唯一的非对称性图形。 唯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图形。 结论: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提出论点) 本文开头画出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用问题引出论点,结合问题讲道理。使文章新颖别致,使抽象的议论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好处: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这篇课文却提出相反观点,要求我们: 2. 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这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 设问 既引出下文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论述,又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有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3.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为什么“我对此完全赞同”? 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有渊博的知识; “我对此完全赞同”的“此”指什么?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这一观点的? 举例论证: a.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b.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请补充一些例子来证明创造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爱迪生用白金、黄金等各种金属丝做实验,前后试过的材料不下1600种,终于发明了电灯。 居里夫人从100多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不到1克的镭! 丁肇中在两年多的夜以继日的实验中发现了J粒子。 4.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如何理解“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这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充分地相信自己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作者以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为依据,说明任何人都具有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