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303892

第3章 走进溶液世界 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

日期:2025-11-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3840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第一,九年级,化学,初中,上海
  • cover
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用加碘食盐可防治骨质疏松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2.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水球,有90%的面积被水覆盖 B.冰融化为水后,体积变大 C.每个成年人每天一般约摄水2.5L D.陆地淡水几乎占地球总水量的3/4 3.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①称量时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上称量(使用游码);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⑤砝码生锈。 A.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 D.①③④ 4.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水能洗去铁器上的铁锈 D.用稀盐酸可洗去试剂瓶内壁附着的碳酸钙 5.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站,一段时间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一些重要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如下表: 农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薄荷 马铃薯 pH 6~7 6.3~7.5 6~7 7~8 4.8~5.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农场最适宜种的农作物是小麦 B.该农场若想种植薄荷,最好选择烧碱来改良土壤 C.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是该地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为减少环境污染,火力发电站要对燃煤进行脱硫处理 6.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5%的稀盐酸,需用到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 C.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胶头滴管 7.下列日常生活用品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白醋 D.面粉 8.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60℃,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l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 KNO3 C.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D.6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KNO3溶液 9.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汽油 C.高锰酸钾 D.牛奶 10.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会造成水污染 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D.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混合物 11.如图中曲线为 KNO3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W)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M、N、P 三点分别表示三份 KNO3 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温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其它条件不变,加水稀释 N 点溶液可使其至 M 点 B.M、N 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P 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 C.其它条件不变,将 P 点或 N 点溶液降温 40℃后溶液均可至 M 点 D.维持溶液原温度蒸发溶剂时,M、N 点均不动,P 点垂直上移可至 N 点 12.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或记录中不正确的是 A.向放有小粒碘的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水和汽油,碘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 B.向油和水的乳浊液中滴入滴洗涤剂后震荡,静置后液体不再分为两层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铵,溶解后溶液的温度降低 D.在滴加红墨水的水的试管中缓缓加入乙醇,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溶液不会分层 13.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学习小组对其组成展开探究。现取24 g纯碱样品,加入100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6 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 g.通过已知数据,不能求出的量是(  ) A.反应后溶液的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