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313980

第22课 《梦回繁华》 课件 (共17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24042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2课,梦回繁华,课件,1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毛 宁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2.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并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点) 3.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难点) 学习目标 《清明上河图》片段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关资料   张择端,字正道,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中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作者简介 预习反馈 汴梁( ) 田畴( ) 跋涉( ) 漕运( ) 舳舻( ) 握篙( )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长而不冗( ) 遒劲( ) biàn bá cáo zhú lú ɡāo zhǒnɡ luò yì rǒnɡ qiú jìnɡ chóu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词语积累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读课文,把课文划分为三大部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①):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②-④):说明《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概况、画面结构和画面内容。 第三部分(⑤):说明《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初读———知“梦” 说明对象 清明上河图 创作背景 主要内容 作者 画作 画的特点和价值 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①先介绍宋朝城市经济的繁华。 ②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高超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③最后详写《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的繁华和创作技法的娴熟。 跳读———知“繁华”之真 人物繁多(不同阶层) 景色繁盛(早春气息) 商人、手工业者、市民、毛驴驮队、仆从、轿乘队伍、权贵、行旅、摩肩接踵的人。 商业繁华(店铺种类) 场景繁杂(漕运拱桥) 时代繁荣(社会背景) 工作繁忙(无暇一顾) 作者找哪些方法来帮助自己说明宋朝的繁华? 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列数字 《东京梦华录》 引用 细读———说“繁华”之美 请同学们细读第4段,在书中勾画出给你带来美感的词句,并思考作者用文学性的语言说明《清明上河图》,是不是只是为了让文章变得生动? 疏林薄雾 农舍田畴 房屋林立 摩肩接踵 舳舻相接 络绎不绝 握篙盘索 摹状貌 画卷的后段主要描写街市的繁华场景,虽没有对人物细致刻写,但在这热闹的场面概括中,透过典雅的纸面语言,我们…… 在“茶坊酒肆”中仿佛听到——— 在“罗锦香料”中似乎闻到——— 在“摩肩接踵”中好像看到——— 对《清明上河图》这一价值连城的国宝级的作品,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