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密度计算专题 概念辨析 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A ) A.把纸撕成碎片 B.冰融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把铁丝烧红 下列对密度公式ρ=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由它的质量、体积所决定 D.用ρ=可以计算物质的密度,但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从地球到太空的人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会减小 C.同种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D.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根据对密度公式ρ=m/V 的理解,下列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密 度之间关系的是( C ) A.B.C.D. 图像问题 a,b,c为三种不同的液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 ) A.若a,b,c的质量相同,a的体积最大 B.若a,b,c的质量相同,a的体积最小 C.若a,b,c的体积相同,b的质量最大 D.若a,b,c的体积相同,b的质量最小 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C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两个实心物体A、B,则A物体的密度是 2×103 kg/m3,若B物体的质量为200g,则它的体积为 2.5×103 m3。将A物体切掉一部分后,则A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氧气瓶是储存和运输氧气的容器,氧气瓶抗压能力强,不易变形。若氧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直至耗尽,下列图像能表示瓶内氧气的质量和密度关系的是( B ) A. B. C. D. 水反常 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小应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B.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小 C.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D.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 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正确的是( C ) A.4℃ B.一定是-40℃ C.0℃ D.应该略高于-40℃ 小样问题(等密度) 人民英雄纪念碑: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3年重达百吨的碑芯巨石自青岛运来,碑芯石成品高a=14.7米,宽b=29米,厚c=1米;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碑基,由17 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为3 000多平方米,与天安门遥遥相对,上面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到了博物馆,找了当年的“芯石”的样品,测其体积为14厘米3,质量为37.8克。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条件求出下列几个问题: (1)碑芯石的体积是多少? (2)碑芯石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3)碑芯石的质量是多大? 解:碑芯石的体积:V=abc=14.7米×29米×1米=426.3米3 (2)解: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碑心石的密度:ρ=ρ样品= =2.7克/厘米3 (3)解:碑芯石的质量:m=ρV=2.7×103千克/米3×426.3米3=1 151 010千克=1 151.01吨 等质量 一水杯装水放在冰箱冷冻室后,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杯口相平,此时杯与冰的总质量为22g,当冰全部融化后,需向杯中加2mL水,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ρ冰=0.9g/cm3,则:①杯的容积为 ;②杯的质量为 。 20cm3;4g 一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