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55712

统编版必修下册3《鸿门宴》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236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必修,下册,鸿门宴,教学设计
  • cover
《鸿门宴》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高中语文承担着情感教育的功能,应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方面的洗礼和教育,使其精神层次也能够得到提升。司马迁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励志情感大戏”,完全可以使学生受到启迪和震撼,所以在这里我安排了一课时让学生了解“李陵之祸”和司马迁一生的命运浮沉。 《鸿门宴》的阅读难度已不是很大,另又因篇幅稍长,所以本课就不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翻译课文,但依然要求学生扎实掌握重要的文言现象和文言字词。这一课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培养“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常识和重要实词的意义。(重点) 2、积累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若干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重点) 3、概括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习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中国有句成语,叫“成王败寇”,怎么讲?在古代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就可以成为君王,而失败了的就沦为贼寇。从古至今,似乎只有一人例外,他虽然战争失败以至最终自刎,却仍然在后人心目中得到了英雄的礼遇,此人便是项羽。在楚汉相争中,项羽虽最后败于刘邦,却仍然不失为一位“悲剧英雄”,而楚汉相争的历史转折点便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鸿门宴》。 二、积累司马迁和《史记》的若干文学常识。 司马迁与“李陵之祸”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李陵(前134年—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这年夏天,汉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司马迁为其说情,被判宫刑。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司马迁对汉武帝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