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97067

【精品解析】广西河池市大化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日期:2024-05-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13602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考试,开学,历史,学期,三上,高三上
    广西河池市大化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礼记·礼运》篇中记载了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的不同社会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天下为公”还是“天下为家”。材料中“大同之世”(  ) 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B.国家政权产生 C.实行严格宗法制 D.推崇选贤与能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天下为公”还是“天下为家”据此可知,“大同之世”是国家出现之前的时期,此时实行“禅让制”,推崇选贤与能,故D正确; 王权的出现是在国家产生后,排除A; 国家政权的产生,与材料中描述的时间不符,排除B; 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部落统治与禅让制,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 2.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世系中,在殷商29次王位更替中,弟及者13次,子继者16次。而在《史记·周本纪》中所载,西周、春秋时期的25位周王,弟及王位的只有孝王和定王。这反映出(  ) A.商周时期宗法制度影响力逐渐式微 B.皇权专制化程度逐步实现强化 C.周朝王位继承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D.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 【答案】C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材料中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弟及,而西周、春秋时期的25位周王,弟及王位的只有半王和定王说明周朝王位继承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故C正确; 材料中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弟及,而西周、春秋时期的25位周王,弟及王位的只有半王和定王,说明周朝王位继承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说明商周时期宗法制度影响力逐渐式微,排除A; 皇权专制化程度逐步实现强化是在秦朝,排除B; 材料中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弟及,而西周、春秋时期的25位周王,弟及王位的只有半王和定王,说明周朝王位继承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说明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10王”“有12王为长子继位”的主旨,并正确掌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如表所示为先秦一些思想家的部分主张。由此可知,他们(  ) 代表人物 主张 老子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墨子 提出“非乐””节葬“,主张节礼一一节制仪礼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老子认为礼的出现是社会偏离了大道、仁义等道德观念逐步失败的产物,而孔子则认为礼是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墨子提出节制礼仪,三者尽管对礼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观点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都出于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只是有人赞同,有人批评而已,故A正确; 老子对礼是持否定态度的,他的主张并未迎合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排除B;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主张退回夏商周之前的社会当中去,C项不是老子的诉求,排除C; 老子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他们都主张退回到以前的社会当中去,故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生可结合材料“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进行分析,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