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 燃料 期末复习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5章 燃料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白烟具有可燃性 B.验证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验证石蜡中含氧元素 2、两份质量相同的碳单质分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 A.1∶1 B.1∶2 C.2∶1 D.3∶2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体现了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氧气可供给呼吸 C.稀有气体可用作霓虹灯 D.石墨可作铅笔芯 4、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 B.葡萄酿酒 C.金属生锈 D.煤气爆炸 5、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限制燃放烟花 B.发展燃煤发电 C.分类处理垃圾 D.倡导公交出行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C.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7、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氧化二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有毒性 8、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9、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低碳”理念不相符的做法是( ) A.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提倡绿色出行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贺节日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10、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A.A B.B C.C D.D 1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1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 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13、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下列做法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焚烧垃圾 C.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D.绿色出行 14、《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表明中国用煤作燃料的历史悠久、煤炭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碳 B.氮 C.氧 D.钙 15、以下最清洁的能源是( ) A.氢能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16、下列物质中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二、填空题。 17、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_____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_____生成,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很烫,说明反应放出了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这个实验说明了氢气具有_____性。 18、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家庭简易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2)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