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一、多元活跃的文化新格局 儒学独尊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 东汉末,道教产生 西汉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朝 贵儒、尊道 魏晋玄学 三教合归儒 明成化帝朱见深《一团和气图》 唐朝 三教并行 唐中期 儒学复兴 宗教:精神慰藉、情感宣泄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人们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中国人史纲》 ①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仁不能济世,义不能卫己);九品中正制逐渐确立,门阀士族垄断仕途,学习经学在政治上无意义。 ②儒学本身存在缺陷(如: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的严重不足) ; ③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尊道”; ④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 汉末至魏晋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一、多元活跃的文化新格局 观音菩萨形象由男性变为女性 佛教盛行的原因: 统治阶级的扶持;社会动荡,人民寻求寄托;佛教本身具有欺骗性,宣扬来生幸福;经济利益驱使;佛教本土化。 危害: 广修寺庙,耗费财物;争夺劳动力,影响财政收入;威胁中央集权。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范缜《神灭论》 “三武一宗”,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在中国历史上,这几位皇帝曾经发动过毁灭佛法的事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因此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三武一宗之厄”等等。 唐中后期的儒学复兴运动 代表人物: 韩愈 ( 率先 )、李翱等 基本主张: (1)积极“援佛入儒”“援道入儒”,以建立一个融“百家之学”的儒家学说; (2) 韩:反对佛教和道教,宣传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 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即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 阐扬《大学》中的修齐治平精神,排击出世主义的宗教。 (3) 李: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二人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时间 文学 书法 绘画 科技 魏晋 南北朝 (1)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2)东晋陶渊明田园诗 (3)南朝骈文 (4)南北朝民歌 东晋“书圣”王羲之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东晋出现专职画家 代表:顾恺之(“以形写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西晋《禹贡地域图》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隋唐 唐诗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隋朝:李春,赵州桥 唐朝: 雕版印刷,火药 僧一行地球子午线, 孙思邈《千金方》, 《唐本草》 二、兼收并蓄的文化新成就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科技成就 二、兼收并蓄的文化新成就 思考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P44) (1)经济发展与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北方经济发展,江南开发,大运河沟通南北) (2)选官制度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官员知识水平提高) (3)安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了良好保障。(南北朝时期南朝较安定,隋唐统一后社会稳定) (4)民族交融和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多元基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