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14 课外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2023五上·山阳期中)课外阅读。 空城计 ①公元228年,诸葛亮带兵讨伐中原。由于先(锋 峰)马谡(sù)既不遵守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致使汉中咽喉———街亭失守。 ②诸葛亮闻知街亭失守后,立即布置全军撤退计划。由于战事需要,诸葛亮身边的武将都被分派了出去,蜀军退守到西城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正在此时,(哨 稍)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蜂(拥 涌)而来。众人听后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眺望,只见尘烟滚滚,魏军分两路冲杀过来。诸葛亮明白,此时他如果慌乱,必将导致全军覆没。因此,他神态自若,传令收起旌旗,各军各守营寨,有擅自出入和大声说话者“杀”。诸葛亮又命令:“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都派二十名士兵,扮成老百姓,酒水、扫街,不要惊慌。”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带着两个书童,搬琴走上城楼,点上两炷香,悠然自得地弹起琴来。 ③司马懿的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见此情景,心中非常疑惑,越看越害怕。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城中无兵,诸葛亮故意迷惑我们?”司马懿摇摇头说:“诸葛亮办事(厉 历)来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城门大开,城中必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城,定会中了他的诡计,赶快退兵吧!” ④城楼上的诸葛亮,脸上泰然无事,手心里却捏了一把汗,他看到司马懿撤退了,不由得拍手大笑起来。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带着问题阅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种方法。请你带着“诸葛亮是如何实施‘空城计’的”这一问题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简单概括出相关内容。(每条不超过20个字) ① ② ③ 3.下列对诸葛亮能成功实施“空城计”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知己知彼,思虑周详。 B.司马懿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C.蜀国增援军队马上就到。 D.诸葛亮临危不惧,沉着应对。 4.文中共写了诸葛亮的两次“笑”,请你从文中找到他的具体表现,并思考这两次“笑”的原因。 诸葛亮 满面笑容 ① ② ③ 5.下列歇后语中,与本文所讲的故事有关的是( ) A.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B.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6.诸葛亮为什么“脸上泰然无事,手心里却捏了一把汗”? 【答案】1.锋;哨;拥;历 2.传令收起旌旗,各军各守营寨;;打开四面城门,派士兵扮成老百姓,洒水、扫街;;登上城楼,点香弹琴。 3.C 4.迷惑司马懿,让司马懿生疑。;拍手大笑;司马懿撤兵,危机解除 5.C 6.因为他知道城里防守力量薄弱,敌方兵强马壮,一旦攻进来,西城就会失守,所以他捏了一把汗。 【知识点】《三国演义》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先锋:原指行军或战时的先头部队。现比喻起先进作用的个人或集体。哨兵:站岗、放哨、巡逻、稽查的士兵。蜂拥:形容像蜜蜂一样成群结队地迅速聚集。历来:向来;一向。 故答案为:锋;哨;拥;历 2.本题考查了概括总结能力,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个意思,通顺简洁即可。可概括为:传令收起旌旗,各军各守营寨;打开四面城门,派士兵扮成老百姓,洒水、扫街;登上城楼,点香弹琴。 故答案为:传令收起旌旗,各军各守营寨;打开四面城门,派士兵扮成老百姓,洒水、扫街;登上城楼,点香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