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77753

2《回延安》(公开课)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36603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回延安,开课,课件,2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回延安 八下第一单元第2课 共筑中国梦 1.感知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厚谊。 2.朗读品味语言,把握“信天游”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解析人、事、物、景,理解“延安”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 学习目标 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 基础。诗人兼剧作家贺敬之,为延安写下了一首诗-—《回延安》。通过标题,我们可以推测他若干年前在延安待过。当他再次回到延安,又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导 入 比读诗歌, 初探情感基调。 壹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1)字音:糜子(méi)登时(dēng)油馍(mó) 脑畔(pàn)眼眶(kuàng) (2)节奏:轻重缓急及传递情感的不同。尤其关注省略号的朗读技巧。 (大声地)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喜悦地)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激动地)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 例如: (激动地)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深情地)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接定/宝塔山。 延安精神 小结: 这首诗歌,读起来直白、热烈、豪迈,作为一篇叙事诗,在叙事的过程中渗透情感,别有一种味道。 延 安 精 神 概括要点, 梳理情感线索。 贰 回延安———激动喜悦 忆延安———感激怀念 话延安———兴奋感动 看延安———惊叹自豪 视延安———赞美热爱 1 1.概括各部分要点。 围绕“回延安”,作者在每个部分侧重叙写了什么内容 信 感有怎样细微的变化 请概括梳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细体情感。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解放道路》 2.梳理叙事抒情线索。 你能从上面的概括中发现本诗的叙事线索吗 这首诗以“回延安”为叙事线索, 按照“重逢——— 回忆--赞美—展望”的思路展开抒情。 延 安 精 神 小结: 本诗叙述了作者若干年后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表达了作者回到延安的激动喜悦、感激怀念、兴奋感动、惊叹自豪、赞美热爱之情。 延安精神 延 安 精 神 聚焦“延安”,体悟情感内核。 叁 1.回忆中的延安。 (1)当年的“我”为什么要去延安 延安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请从第二部分“忆延安”中寻找相关信息,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家”“亲山亲水有亲人”“母亲”———温馨美好。 (2)“我”在延安做了什么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在延安斗争、学习。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踏上革命征程。 贺敬之16岁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7岁在延安光荣加人 中国共产党。延安的生活成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难忘的 历。由此可见,对于“我”来说,延安是“家”和“母亲”一样的有 在。她养育了“我”,送“我”踏上革命的征程。 延安精神 延 安 精 神 2.眼前的延安。 (1)诗人这次回延安,见到了什么 请结合全诗,筛选提炼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类。。 人:老爷爷、团支书、社主任、娃娃们、亲人等。 事:亲人相迎、欢聚一堂等。 物:黄土、红旗、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米酒、油馍、木炭火 窑洞、 炕、白窗纸、红窗花等。 景:延安的旧貌———枣园、窑洞、宝塔山、柳林铺、杜甫川 杨家岭、延河等。 延安的新颜———街道、楼房、电灯、绿树等。 (2)这些人、事、物、景构成了一组组形象,显示出陕北独有的民俗民风。再读诗歌,反复品味,思考:“延安”“黄土”“红旗和“亲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 那些物———是陕北的特有风物,有着浓郁的地域风情。 那些人、事———彰显了淳朴而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 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