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478907

4 古代诗歌三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17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代诗歌,三首,同步,练习,解析
  • cover
4 古代诗歌三首 基础过关全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擢(  )素手  弄机杼(  )  鼻涕(  )    栖(  )息 (2)哭qì(  )    王hóu(  ) 充yíng(  )    mò mò(   )含情 千里tiáo tiáo(   )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  章:花纹 B.泣涕零如雨  零:掉落 C.相去复几许  去:距离 D.纤纤擢素手  素:朴素 3.诗句默写。 (1)今夜月明人尽望,        。 (2)今天人们常用《寒食》一诗中的“        ———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3)《迢迢牵牛星》中描绘织女勤劳形象的诗句是:      ,      。 (4)《迢迢牵牛星》中借阻隔了牵牛星、织女星的银河表达人间夫妇的愁怨情思的诗句是:      ,      。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B.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5.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中的主人公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这首诗抒发了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B.《迢迢牵牛星》一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C.寒食节禁火,但《寒食》一诗中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委婉地讽刺。 D.《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抒情,可以从“地白”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能力提升全练 6.(2023山东高青期中,8)阅读《迢迢牵牛星》,完成题目。(8分) (1)(★)这首诗借             的神话传说,抒发了               的情感。(4分) (2)(★★)诗中运用多组叠字来渲染气氛、抒发感情,请你任选两组,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7.(2023山东泰安外国语学校月考改编,15—16)阅读《寒食》,完成题目。(6分)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处不”是双重否定,极大地强化了否定语气,烘托出了春意浓酽、满城沉醉其间的富丽盛况。 B.“飞花”,描写落花随风飞舞之姿,一个“飞”字,明写风而暗写花,与后句“东风”和谐呼应。 C.“斜”字,明写柳而暗写风。柳与花从景上相合,前后勾连,形神俱在,意境顿出。 D.“传”字既是形象的动态描绘,又意味着依照功劳次序,逐一分赐,表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 (2)【学科素养·文化自信】(★★)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传统习俗的一项是(3分)(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8.(2023山东乳山期中,5)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题目。(4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的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从“地白”一词可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描绘了十五夜明朗素洁的景象。 B.“桂花”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也可以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嫦娥等,可见诗的意境悠远。 C.“今夜月明人尽望”,诗人推己及人,由自己的怀人之心想到了天下人的怀人之情,营造出一种深远、阔大的意境。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委婉动人。 (2)(★★★)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的妙处。(2分) 答:                                                            9.(2023山东东营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