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古代诗歌三首 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山(yàn) 浑不怕(hún) B.千锤万凿(záo) 郑燮(xié) C.烈火焚烧(fén) 粉骨碎身(suì) D.破岩(yán) 坚劲(jìn)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任尔(任凭) 若等闲(平常) B.千磨(磨砺) 浑不怕(浑身) C.何当(何日,何时) 月似钩(好像) D.坚劲(坚强) 留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B.《马诗》借马抒情,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感慨与愤懑。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出自《石灰吟》,诗人借助这两句诗抒发了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D.《竹石》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诗人渴望有所作为。 5.按要求默写。 (1)李贺在《马诗》中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 。 (2)于谦在《石灰吟》中直接表达决不向世俗低头、决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的句子是: , 。 (3)郑燮的《竹石》中常被用来形容斗争者立场坚定和受到敌人打击时决不动摇的品格的句子是: , 。 能力提升全练 6.(2023山东文登联考,14,★★)下列对李贺《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B.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平沙白雪”和“似钩新月”的描写,描绘出一派宁静旷达的场景。 C.诗的后两句借马抒情,表达诗人想要披甲戴胄上战场、建功立业的热切企盼。 D.全诗萦绕着一种悲凉肃杀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想要逃离战场,返回故里隐姓埋名,过着踏青赏秋的平淡生活的愿望。 7.(2023山东东平期中,11—12)阅读《石灰吟》,回答问题。(5分) (1)(★)本诗的作者是明朝诗人 ,“等闲”的含义是 。(2分)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石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石,但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的坚定意志。 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炼石灰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寓情于景,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8.(2023山东泰安期中,15—16)阅读《竹石》,完成问题。(6分) (1)(★★)对本诗题材和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是竹的柔美,并非竹的刚毅。 B.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C.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 D.这首诗借物喻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咬”字将竹子人格化,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了竹子那种顽强生存的精神。 B.第二句,“立”字写出了翠竹深深扎根在岩石之中,傲立青山的姿态,表现了翠竹勇于突破自我的斗争精神。 C.第三句,“磨”和“击”写出加害者之残忍,“千”和“万”突出加害者用心之险恶,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 D.第四句,“任”字写出姿态之豪迈,“尔”字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9.(2023山东栖霞期中,13—14)古诗阅读。(4分) 山中雪后① [清]郑燮 晨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