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两小儿辩日 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日中则如盘盂(yú) B.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 C.及其日中如探汤(tāng) D.孰(shú)为汝(rǔ)多知(zhī)乎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东游(东方)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 C.孔子不能决也(分辨,判断) D.孰为汝多知乎(谁)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 B.课文通过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C.通过两小儿的辩论,我们认识到: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人无完人,连“圣人”也有不懂的问题,我们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能力提升全练 4.(2023山东莱芜胜利中学等八校期中改编,5—10)阅读《两小儿辩日》一文,回答问题。(18分) (1)(★)联系上下文,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问其故(过去的、原来的) B.及其日中如探汤(和) C.而日中时远也(正午) D.孔子东游(游玩)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文言文主要是通过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孰为汝多知乎 ”的意思是“谁有你知识渊博呢 ”。 C.“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D.“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是文中的人物通过视觉效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问其故 及其日中如探汤 B.我以日初出远 所宝以百数 C.一人虽听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为是其智弗若与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B.孔子/不能决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东游(游学,游历) B.孔子不能决也(分辨,判断)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离开) D.问其故(原因,缘故)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小儿辩日》,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道家人物,郑国人。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C.孔子因未能听明白两小儿的辩论,所以才“不能决”。 D.“孰为汝多知乎 ”意思是“谁说你多智慧呢 ” 5.(2023山东莱西期末,14—1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徐 珂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①,敦风义②。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注] 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风义:情谊。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敦风义(重视) B.其人亡(逃跑) C.而翁知我(你的) D.卒辇而致之(车子,这里是用车拉) (2)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A.我以日初出远(《两小儿辩日》) B.所宝以百数(《书戴嵩画牛》) C.常以自随(《书戴嵩画牛》) D.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学弈》)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蔡璘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璘“重诺责,敦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仅仅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表明朋友之间的信任要铭记在心间,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篇文言文赞扬了蔡璘诚实守信、重义轻财的品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