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06963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练习(解析版)

日期:2024-06-2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2344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章,神经,调节,练习,解析
  • cover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的,二者的作用通常相反 B.看到山楂或听人说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都是先天形成的反射 C.聋哑人准确理解“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主要依靠感觉神经中枢 D.“渐冻症”患者的部分运动神经元可以将来自神经中枢的兴奋传至效应器 2.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基本单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B.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神经元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体中 D.神经系统都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3.如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表,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⑤⑥ B.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C.分别刺激图乙中b、c点,灵敏电表指针各偏转1、2次 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细胞呼吸,不影响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 4.人的中脑边缘有“自奖赏通路”。多巴胺(DA)可以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使人感到愉悦。可卡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天然中枢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能干扰多巴胺发挥作用。图1为可卡因作用机制示意图,图2为不同条件下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回收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巴胺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均为蛋白质且二者都具有特异性 B.机体通过减少受体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升高 C.在可卡因作用下,多巴胺被突触前膜回收过程可以用图2中y曲线表示 D.戒除毒瘾需长期坚持不接触毒品,使多巴胺受体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5.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②③表示反射弧中的部分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 B.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①→②→③ C.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 D.图中②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6.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B.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 D.Na+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改变,产生局部电流,是兴奋产生的生理基础 7.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 A.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 B.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下丘脑,同时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反应中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过程 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 8.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人体细胞吸收和排出Na+依赖相同的转运蛋白 B.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钠离子通道打开,Na+外流会使神经细胞出现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变化 D.注射阿托品(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可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9.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