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3094

【中考考前30天语文常考易错点】专题二十三 材料作文专题训练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183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专题,中考,考前,30天,语文,常考
  • cover
专题二十三 材料作文 提分策略 【解题技巧】 1. 细看题目,明确要求 材料作文对我们广大考生要写的作文的内容、 文体、拟题、字数、立意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广大考生必须对所给的题目(材料)逐字逐句细细研读且分析,把握题目(材料)的精神要义,并按此去写作。这样才能将材料文写作的第一个步骤把握好,对下面审题和写作都有极大的好处。 2. 分析材料,提炼中心 这是写作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我们广大考生要 对所给的材料要反复细读、认真咀嚼、品味,读懂文中的蕴涵,深挖出其中心或主旨。如是文字材料,考生要逐字逐句地推敲和概括;如是图画材料,则要对画面背景、人物、题目作综合思考,通过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 3. 小处落笔,深处立意 如考试所给的材料往往是名人轶事、名人名言、 哲理故事等,材料包含的道理或寓意都比较大,要求我们的考生阐述出来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广大考生可以选择自己亲身所经历的事或学习生活与这些道理结合起来,就做到了从小处落笔、深处立意。因此,我们广大考生要选择我们自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的角度作文。 4. 巧用材料,紧扣主题 材料作文就是考生在写作时必 须在材料所规定的范围内行文,必须要用所给的材料或反映材料的内涵。在写材料作文时,考生可依据材料,恰当地运用以下方法: (1)“引—议————结”法。“引”即引 用材料的观点或内容,作为考生所写的材料作文的立论式驳论的缘起;“议”即分析材料的精神实质,并发生议论;“联”即由此及彼地联系生活中相类似或相反的现象;“结”即归纳、小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环节清楚,条理井然。但这种方法现在多数材料作文已变成“题意”作文,这种方法现在已不太常用。 (2)在遇到多则材料时,可用筛选法,对材料进行割舍、变通等处理,使材料为我所用。 (3)有的所给的材料其实是交代了一 个特定的情景,这时就要进入“角色”,从情景出发,或反映情况,或阐述理论,或发表议论,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给的特定的情景中去。 专项训练 1. (2014·河南模拟)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一个遭受挫折的年轻人,情绪低落地走 到自家的一扇窗前,推开了窗子。窗外是拆迁后留下的一片废墟,断壁残垣,杂草丛生……他猛地关上了窗子,低着头,坐在房间的一隅,默默无语。他的父亲看到了,忙拉着他来到客厅的落地窗前。窗外绿草如茵,花坛中一簇簇盛开的鲜花,迎风摆动……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他觉得自己的心情也渐渐好了起来。 这个材料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环境会对人的心情产生一定影响;正确而及时的引领有助于走好人生之路。 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首先要自拟题目 ,可从材料中积极的角度,可以看出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如何面对 用你最优美的语言写出来,奇文共欣赏。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把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注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合理运用。 2. (2014·浙江湖州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跌断了腿,已经在医院单人 小病房里住了七天,真是无聊!好不容易才盼到了下午5点钟———妈妈来探视的时间。听,走廊上传来了脚步声,哈,妈妈来啦!“吱———门被推开了,进来的却不是妈妈……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 请发挥你的想象,自拟题目,为此文续写一个故事。情节要完整,字数在5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姓名、地名。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材料 作文。属于续写,根据情境合理想象,出现一波三折的情节,才能扣人心弦,吸引读者。自拟题目。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把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注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合理运用。 3. (2014·浙江宁波联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