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35551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共70张PPT)+素材+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5次 大小:3424186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0张,导学案,素材,PPT,课件,24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1.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3.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搜集并摘录古代表达爱国和怀古之情的诗词曲名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2.写作背景。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三月,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知识链接。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有怀,有所感怀。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二、合作探究 1.掌握诗歌朗读节奏。 听老师范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注意语气语调,感受韵律美;反复诵读本词,读出本词沉郁悲怆之感。 2.鉴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感受该词融典入词、寄情深沉的艺术手法,把握诗词的情韵。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的“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小组合作,关注时间的流逝和化用的诗句,借原诗句来体会。) (2)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结合注释,了解典故,体会典故背后作者的情感。) (3)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结合注释,了解典故,体会典故背后作者的情感。) 《过零丁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代表作有《正气歌》等。 2.写作背景。 宋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正月,被移上海船,从潮阳驶往厓山,经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节。 二、合作探究 1.掌握诗歌朗读节奏。 听老师范读《过零丁洋》,注意语气语调,感受韵律美;反复诵读诗歌,读出气势磅礴、情调高昂之感。 2.鉴赏《过零丁洋》,感受诗作的慷慨陈词、以诗述志,体会诗中的情感。 (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颈联两个“惶恐”和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词汇的含义,再结合诗歌内容和诗人的经历分析其表达的感情。)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注意自问自答的形式,关注直抒胸臆的饱满情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后辞官归隐。代表作有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写作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因父老辞官,屡召不赴。元天历二年(1329),关中发生旱灾,为了赈济陕西饥民,他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为陕西行台中丞。本曲便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