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内环境的稳态 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 B.代谢废物完全由泌尿系统排出 C.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至少要经过4层生物膜 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2.脂质从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到被输送到各部位组织细胞,依次经历的内环境是( ) ①血浆 ②淋巴 ③组织液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 D.③②①③ 3.如图为人体内环境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若⑤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④与⑤相比蛋白质的含量很多 D.人体剧烈运动时,⑤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1/3 B.淋巴细胞只存在与淋巴中 C.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下图①为肠腔中待消化的物质,②表示①经水解酶催化分解后形成的物质。②进入毛细血管甲,再经血液运输至毛细血管乙,然后进入肝脏组织细胞被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物质②是氨基酸,图中Ⅱ和Ⅲ渗透压来源的差异与①有关 B.若物质①是淀粉,则物质②在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 C.若小肠吸收Ca2+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 D.肠腔中的物质②都以扩散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6.给病人注射药物时,不同的注射方式,药物到达作用部位(靶细胞)的途径不同,以下途径正确的是( ) A.肌肉注射:淋巴→血液→组织液→血液→靶细胞 B.肌肉注射:血液→组织液→血液→靶细胞 C.静脉注射:组织液→淋巴→血液→靶细胞 D.静脉注射: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7.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生长激素、O2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是( ) A.血浆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B.浆细胞中钾离子含量的相对稳定 C.肝脏细胞中葡萄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D.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的相对稳定 9.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丙为淋巴液,若回流受阻则会导致甲增多 B.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相对稳定在7.35~7.45 C.甲、乙、丙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D.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 1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递质小泡、H+、尿素 B.K+、O2、葡萄糖、神经递质 C.Ca2+、载体蛋白、氨基酸 D.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Cl- 11.下列关于人体的三种细胞外液的转化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③④⑤共同组成了内环境 B.④和⑤所含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完全相同 C.③和④之间以及④和⑤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 D.②与⑤相比,②的含量大于⑤ 13.下列关于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激素、尿素、CO2等 B.冬季由于气温偏低,人体内酶的活性会降低 C.血管中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需经过组织液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 14.组织液也称为细胞间隙液,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细胞间隙可引发组织水肿。水肿的形成与内环境液体交换异常以及全身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