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58872

第七课 亲情之爱 作业设计(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65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七,亲情,之爱,作业,设计,答案
  • cover
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第一学期 统编版 亲情之爱 单元组 织方式 自然单元 团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爱的意味 第七课第一框 2 爱在家人间 第七课第二框 3 让家更美好 第七课第三框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中 “交往与沟通”。具体 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的温暖,感受家是身 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 的法定义务。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 掌握与老师和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调适逆反心理的能力。 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增强与家人共创共 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 (二)教材分析 1.思维导图 ( 身心寄居之 所 ) ( 心灵 的港湾 ) ( 家 的意味 ) ( 家 的 内涵 ) ( 孝在当 下 ) ( 亲 情的表现 ) ( 亲 情的感悟 ) ( 冲突的 原因 ) ( 亲 情 之爱 ) ( 爱 在 家人间 ) ( 冲突的 影响 ) ( 接纳理解 ) ( 沟通方式 的变化 ) ( 氛围 的变化 ) ( 相互信任、体 谅 和 包容 ) ( 共同 负担家务、共同 协 作 ) 互动沟通 尝试了解 结构的变化 ( 让家更美好 ) 良好的心态面对 家庭问题 2.内容内在逻辑 第七课“亲情之爱”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二部分, 它由引言 和三框组成。引言“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揭示亲情之爱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引导初中生要体味亲情,感悟亲情珍贵,学会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 第一框“家的意味”,通过对家庭功能的分析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 意义;通过“中国春运”这一中国独特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中华家庭文化 中,家的丰富内涵;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家规”“家训”的探究,引导学生懂得 孝亲敬长。 第二框“爱在家人间”,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了解亲情之爱的表达 形式各不相同,却不可否认其存在;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懂得“爱 的冲突”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架起代际沟通的桥梁。 第三框“让家更美好”,通过传统家庭和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现 代家庭的特点,共创学习型家庭;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共建 家庭美德意识,提升家庭美德能力,共建和谐美德之家。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七 年级学生的家庭美德教育尤为重要。 七年级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压 力,学生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享受家庭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 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七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对父母有些爱的 表达方式不能认同, 不能体谅父母和理解父母,缺乏与父母有效的沟通手段,缺 乏家庭责任意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顺亲子关系, 帮助他们学会与父母沟通方法和技巧, 提高学生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通过阅读、思考与探究, 理解“家”的方式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 长的重要意义。 2.通过阅读和思考,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定 义务。 3.结合实例, 了解“亲子冲突”原因,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基本 技巧和方法。 4.了解现代家庭结构、规模、观念等方面的变化,知晓新的沟通方式。 5.通过阅读、思考与感悟, 知道如何孝亲敬长和如何构建和谐家庭, 增强构 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一)单元作业设计基本原则 1.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立足 于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