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71893

2024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学期--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三) 资料分析(含解析)

日期:2025-05-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5687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综合,分析,资料,全练,素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学期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三) 资料分析 类型一 纯文字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以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材料二 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材料三 位于我国大别山的某县,曾经是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改种农作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使得林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后,各种农林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     的多样性十分丰富。 (2)材料二说明了基因对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有重要作用,也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具有    使用价值。 (3)材料三说明了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相联系。生物圈中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   ,当后者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    和    的丧失。 (4)由材料三可知,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请举一例说明:         。 类型二 图+文字型 2.【数据分析题·柱状图、曲线图】(2023山东临清期末)请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 海洋中的珊瑚礁五颜六色,珊瑚礁是由许多微小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而成的,珊瑚虫内有许多共生的单细胞虫黄藻。珊瑚虫原本是白色的,但由于虫黄藻携带各种不同的色素,从而使珊瑚虫呈现出绚丽的色彩。 (1)虫黄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珊瑚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可作为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原料,    是生产者。   资料二 珊瑚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由珊瑚虫、藻类、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命形式组成的聚集体,各种生物之间关系紧密,比如雀鲷和海胆以藻类为食,长棘海星捕食珊瑚虫,肉食性鱼类又以海胆、海星等为食,微生物在环境净化和物质循环方面则发挥着重要作用。雀鲷虽是食草的,但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它会驱赶海胆和长棘海星,避免藻类和珊瑚虫被大量捕食。 (2)以上珊瑚礁区域形成了一种典型的   生态系统。请写出以上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3)雀鲷和海胆是    (填“捕食”或“竞争”)关系。   资料三 珊瑚虫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良好的水质以及充足的光照等,当环境条件发生明显的变化时,共生虫黄藻就会游离到环境中,使珊瑚礁变白,这种现象称为珊瑚白化。所以科学家把共生虫黄藻密度作为反映珊瑚白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对我国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的珊瑚白化现象展开了研究,他们定量分析了2006年6月、2007年8月和2008年2月采自大亚湾海域的多种珊瑚样品的共生虫黄藻密度,来反映珊瑚礁白化程度。以下是科学家研究的部分结果: 甲 大亚湾海域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季节变化 乙 2006~2008年邻近大亚湾海域的月平均 海表温度和总太阳辐射变化 请解释科学家将共生虫黄藻密度作为反映珊瑚白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的原因:当环境条件发生明显的变化时,             。 (5)结合图甲的研究结果,分析图中四种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最大的时间都是   。结合图乙中科学家对    和        两个因素的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