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95195

古诗词诵读古诗文复习 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45752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古诗文复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文化常识回顾 《论语》十二章文化常识总结 1、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2、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大学之道》文化常识总结 1.《大学》本出《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又称《小戴礼记》《小戴记》。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2.曾子,姒sì姓,曾氏,名参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3.儒家五圣:“至圣”孔子、“复圣”颜渊(颜回)、 “宗圣”曾子(曾参)、“述圣”子思(孔子嫡孙)、 “亚圣”孟子(孟轲) 4.“孔庙四配”:孔庙里还供了四位圣人,称为四配,他们是颜子、曾子、子思、孟子。 5.大学: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大学问。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元朝被追封为“亚圣”。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所谓“仁政”“王道”,反对“霸道”,以“平治天下”为己任。 2.《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值很高。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文化常识总结 《五石之瓠》文化常识总结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主要作品有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2.《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章是庄子所写,“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兼爱》文化常识总结 1.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