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15690

【同步-教学详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 第2课时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78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下册,瀑布,壶口,单元,第五,八年级
  • cover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组内互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及交流句子赏析,组长负责记录。 2.黄河壶口瀑布不仅危险、气势磅礴、雄伟壮阔,而且还有刚柔相济的品性,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它表现出来的呢?全文仅仅是为了表现壶口瀑布的雄伟与壮阔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再次走进《壶口瀑布》。 二、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声情并茂。 朗读全文,把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气势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读出来。 明确: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要读出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的气势,如第2段“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一句中的“冲进去,冲进去……”要读得有力;第3段中的“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第4段中的“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要读得有气势、语气坚定,透着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二)品味语言,文辞兼美。 1.本文运用了大量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写黄河水,请从文中找出来并品味其妙处。 明确:(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中的“涌”“挤”“撞” “推”“搡”等动词,写出黄河水从上游涌向壶口时的势不可当的磅礴气势,表现了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2)“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中的“跌”字写出了壶口险峻的地势,表现了河水之急、瀑布之险。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声大如雷,雨季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柔而无形的水比作“飞毯”“钢板”,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表现了出来。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柔和、优美等不同的形态。 (4)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黄河水以人的品性,表现了黄河水外柔内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分析特色,叙议结合。 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一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二是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三是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 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主要是作者观赏雨季壶口瀑布时“可怕的警觉”和枯水期看河水急坠,跌入深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前者重在描写雨季时壶口瀑布水势之大,后者重在突出瀑布本身的“险”,心理感受有相似之处,但前者偏重“可怕”,后者偏重“震撼”。 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主要是作者观赏了河水在壶口前的种种形态后发出的感叹:“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作者由自然联想到人本身,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文章的意蕴也顿时变得丰富起来———水的种种形态,不正是人生百态的象征吗?作者进而又自设一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