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17388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2023版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3份打包)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23998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基层,打包,3份,课件,社会保障,治理
    (课件网)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 知识“路线图” 线索“互联网” 解题“金钥匙” 知识“路线图”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户籍制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战国到明清,历朝历代都实行较为严格的户籍制度,并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之一。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是非常成功的,这得益于中国古代社会将秩序优先的治理价值内化到一些制度体制的构建过程中,建立系统的社会等级制度,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彼此的关系地位固化。 2.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西方古代的社会治理主要实行村社自治制度。封建社会农村以庄园为基本管理单位,城市享有一定的自由。近代西方以自治市镇为主要管理形式,到了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到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都已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线索“互联网” 整合一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1.乡官制模式 (1)时间: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2)特点:乡村社会基本处于半自治状态。 2.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模式转折 (1)时间:隋唐两宋时期,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至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 (2)特点: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乡村权力越来越多地被上调到更便于中央直接控制的州县官吏的手中。 3.职役制模式 (1)时间: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 (2)特点: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体现族权的宗族组织为基础,以拥有绅权的士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乡村自治政治。 整合二 中国古代社会基层管理制度演变的特征 1.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固定 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从秦汉至清朝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 2.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与社会基层管理制度相结合 历代统治者均把户籍管理作为社会基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治安的需要。至清朝时期,具有区域划分、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度与具有社会治安管理职能的保甲制合并为一。 3.利用联保连坐与保甲法等强制高压手段维护社会稳定 商鞅首行连坐法,王安石实行保甲法,将社会组织与连坐相结合。宋朝以后保甲制被长期固定下来。 4.基层政权与族权并行、相互补充 唐宋以后,政府充分利用家训、族规、乡约制度,将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基层管理中,家族伦理和族规家法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5.乡民、村民组成的半军事化力量日益制度化 宋代以后,在以族而居的村落,乡民组成了保丁、乡兵、团练等民兵组织,尤其在社会动荡时期,自治性质的半军事化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合三 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的演变 1.奠基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诸侯势力的壮大,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四起。战争需要有兵源的保证,为了增加人口,各国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在这些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人口登记和户口管理方面的制度也就逐渐完善起来了。商鞅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以此强化统治。 2.发展阶段:自秦统一之后,秦朝的户籍制度更加严格和完备,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了各种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一办法,制定户主申报和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序。西汉在秦代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统计制度,还形成编户制度,采用了编户以及乡里制等有力措施,乡有乡官,里有里正,他们主要负责户口管理和基层社会治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