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34988

13.1《自己之歌(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60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3.1,自己之歌(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自己之歌(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 3.学习并掌握本诗中所使用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诗歌意象选择的特点和寄托的感情。 难点:独特的诗歌形式。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55年7月,纽约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出版了诗集《草叶集》,他就是36岁的惠特曼,初版只收录了12首诗,出版了一个星期,书店里一本也没有卖掉,到第二年出增订版为止,仅卖了11本。但是,当时,有个惠特曼最尊敬的最有声望的人爱默生对惠特曼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你正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之后,惠特曼又经数年努力,《草叶集》又增加了一些有名的新诗,他终于在美国文坛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和品行;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二、写作背景 美国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经济上迅速发展,年轻的国家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在文学上,当时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于是,美国文学自然地融入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潮流中,出现了大批优秀的作家和诗人,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惠特曼的《草叶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体现了上升时期的美国精神,而《自己之歌》则是《草叶集》中的名篇。 三、作者介绍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他出身农家,曾做过教师、编辑。1838年至1839年期间,惠特曼主编报纸《长岛人》。1855年《草叶集》第1版问世,共收诗12首,最后出第9版时共收诗383首。《草叶集》以“草叶”命名,体现了诗人的民主思想。惠特曼著有:《给一个遇到挫败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 四、题目解说 “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颂扬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自己之歌》共52节,这里选的是第31节。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 第二部分:(第2节),“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 第三部分:(第3节),“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 六、全文分析 1.梳理第一节中的意象,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分析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意象:草叶、蚂蚁、沙、鹪鹩、雨蛙、黑莓、母牛、小鼠。 共同特点:渺小平凡而又伟大的生物,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情感:诗人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文明要想保持长久生命力,必须与自然保持平衡,表达了诗人尊重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情感。 2.《自己之歌》(节选)中,诗人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选取的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峻蛇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上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气魄。 3.请阅读《草叶集》中的其他诗篇,然后结合本诗,谈谈对诗中“我”这一形象的理解。 诗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诗中的“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群体的“我”,“我”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我”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4.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