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歌行(并序)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高适的生平,梳理诗歌内容。 ⒉ 通过反复朗读,分析意象,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⒊ 领略边塞诗雄浑悲壮、意境高远的特点,学习戍边战士浴血奋战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1.分析意象,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2.领略边塞诗雄浑悲壮、意境高远的特点,学习戍边战士浴血奋战的爱国精神。 【学习过程】 一、阅读导航 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 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 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文学常识 (1)高适:字_____、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___代著名的_____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_____。高适与岑参并称“_____”,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_____、_____、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2)《燕歌行》:是一个_____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_____开创的。他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_____。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_____个。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画横线的汉字注音。 摐( ) 旌旆( ) 逶迤( ) 碣石( ) 腓( )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 )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②( )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③( )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 ④( )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四、整体感知。 1.看一看:利用网络资源,观看电影《长风三万里》,简要谈谈观后感。(主要是对于诗人高适)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查一查:通过网络查找、书籍阅读等方式,理清唐代边塞诗特点、代表作品以及诗歌中常见意象、表达感情。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三、自主预习 1.文学常识 (1)达夫 唐 边塞 高常侍 高岑 岑参 王昌龄 (2)乐府 曹丕 闺怨诗 一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摐(chuāng) 旌旆(jīng pèi) 逶迤(wēi yí) 碣石(jié) 腓(féi)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榆关 ②瀚海 ③狼山 ④蓟北 整体感知 1.看一看:以学生的感受为准,略。 2.查一查: (1)定义:边塞诗,是指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2)来源: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边塞诗也就成了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3)常见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4)代表作品 《从军行》《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兵车行》《出塞》 情感表达 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 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