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38810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18张PPT)-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08530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高中,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区域开发。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1.文帝建隋 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 杨 坚 2.隋朝的各项建设 (1)广设仓库:(2)兴建洛阳城:(3)开通大运河: 3.炀帝亡隋:618年 隋亡的原因: 杨 广 隋朝的灭亡 杜佑《通典·食货典》记载说: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据《隋书·食货》记载,在隋朝灭亡之前: “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阅读材料,分析隋朝灭亡的背景。 国富 民贫 以民为本,藏富于民 【思考】从多角度看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 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利: 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弊: 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②激化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引起民众不满,推动了起义的爆发。 隋朝的户籍制度 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大索貌阅】是隋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中一项用以整顿户籍和赋役的措施。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输籍定样】“ 高颎请为输籍法,徧下诸州,帝从之,自是奸无所容矣。” 胡三省注:“输籍,凡民间课输,皆籍其数,使州县长吏不得以走弄出没。” ———《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 隋代以关中作为本位,关中粮食短缺,需依赖关东漕运接济,故杨坚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 3.武周政治(贞观遗风) 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薄赋敛,省力役;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经济 政治 文化 (2)贞观之治 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 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 二、唐朝 1.大唐初建 2.贞观之治 (1)太宗即位———玄武门之变 4.开元盛世: 李 隆基 (1)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裁减冗官,精简机构 严格选拔官吏 恢复谏官、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 (2)检田括户、发展生产(曲辕犁,筒车;南青北白;商业繁荣),改革税制 抑制国内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提倡文教、重道抑佛 (4)重视军事、改革兵制:废除府兵制,实行募兵制 曲辕犁 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商业发达、经济发展;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民族和解政策 贞观之治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 将唐朝统治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 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开明君主的知人善用 统治集团的居安思危 法律制度的坚实保障 基本国策的稳固延续 各族百姓的共同创造 汉代二牛抬杠 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唐朝曲辕犁 阅读《历史纵横》,对比长直辕犁,曲辕犁有何长处? 适宜精耕细作 5.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 【思考】为何在盛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①北方和西南的少数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