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情境深度学习单元作业设计 ———以北方地区为例 (第六章) 目 录 概述 一、单元信息 3 二、单元分析 3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4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5 课时作业 第一节区域特征 (1 课时) 7 第二节东北三省 (2 课时) 14 第三节黄土高原 (2 课时) 24 第四节首都北京 (1 课时) 38 单元检测 第六章 单元素养提升 44 主题情境深度学习单元作业设计 ———以北方地区为例(第六章)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地理 八年级 第二学期 商务版 北方地区 单元组织 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一节 区域特征 (6-10 页) 2 第二节 东北三省 第 1 课时 第二节 东北三省 (11-14 页) 3 第二节 东北三省 第 2 课时 第二节 东北三省 (15-17 页) 4 第三节 黄土高原 第 1 课时 第三节 黄土高原 (18-20 页) 5 第三节 黄土高原 第 2 课时 第三节 黄土高原 (21-25 页) 6 第四节 首都北京 第四节 首都北京 (26-36 页)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本单元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属于中国地理中认识区域的部分内容,旨在 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区域的地域性、综合性特征,注重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课标具体要求见表 1 表 1 第六章 北方地区涉及的课程标准 维度 标准 1.位置 与分布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特点。 2.联系 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环境 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 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 其城市建设成就。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第 3 页 共 50 页 图 1 北方地区单元知识结构图 2.内容分析 第一节区域特征,既对整个北方地区的核心特征做了简要的概括,又注意了与后面内容的互补性。 在区域特征这一节,尽可能不再涉及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首都北京重点介绍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减少 教材内容的重复。 第二节东北三省既介绍了冷湿的自然环境,又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其农牧业和转型中的工业,侧 重介绍了东北三省的人文特征。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使得教材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第三节黄土高原抓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生态问题,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 文原因及其治理措施进行重点介绍。由于这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因此专设一 目介绍其丰富的煤 炭资源,并对其如何进行煤炭输出进行了介绍,这样对黄土高原这一区域就有了全面的认识。 第四节首都北京首先简要介绍了北京附近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概况,随后着重介绍了其 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并突显了北京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 是课标上要求必学的区域,教材使用了大量图片、阅读、活动等详细介绍了北京,充分体现了教材与课 标要求的高度一致性。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经过三 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绘图、析图、用图的方法,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从整体上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这些条件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