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51004

青岛版(六三制2017)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2.4常见的动物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62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岛,三制,2017,小学,一年级,科学
  • cover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常见的动物》一课是科学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的第一课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节课共分为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活动准备。观看动物园里的动物视频,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本环节的设计目的观察身边小动物的外部特征,增强学生对身边动物的感性认识,为上课探究动物的特征做好准备第二板块活动过程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教科书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大熊猫、燕子、金鱼、青蛙、蝴蝶等五种动物的图片活动,目标是通过观察动物,认识动物的不同特征。第二部分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教科书呈现了兔子,鱼,虾,蝗虫,麻雀,海豚等六种动物的图片,活动目标是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动物不同的生活环境第三板块拓展活动,观察山羊和绵羊有哪些不同,活动目标是观察绵羊和山羊的外形,找出它们不同的特征本课主要侧重于知道动物的名称和外部特征,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增强学生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新颖的活动,巧妙的环节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一些常见的动物,像小狗,小猫,小鱼等,对于一些常见的动物,也通过多种途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动物的典型特征和生活环境等不会有科学正确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的指导,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年级学生对于动物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名称,了解大体的外部特征,但是不能系统的认识。活动的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薄弱,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有待提升。但是他们对科学探究欲望十分强烈,并能积极参与到探究之中,在老师的细心引导下,学生能够展开对常见动物特征的探究。 课标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初步学习观察、调查、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常见的动物》一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我们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知道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2、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尝试对不同的动物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语言表达。注意保护所观察的动物,意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懂得珍爱生命。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学生对小动物喜爱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还有没去过的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动物园看一看,如果看到你认识的动物,请大声说出它的名字,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坐姿端正,认真遵守课堂纪律。 师:最后一个是什么动物?鹈鹕(tihu),这些动物是我们在动物园里经常见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