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55537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共20张PPT)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26873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PPT,纲要,中外,必修,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重点: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的重要变化; 难点:理解世界大势下明清社会所隐含的危机。 1、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新航路开辟高产作物引入中国(玉米、甘薯); 农业的多种经营,经济作物广发种植。 南方行业中出现开设工场的新经营手段(自由雇佣劳动) 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 商帮形成;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2、局限 农业:新品种的引进 新引进和推广种植的作物如甘薯、玉米、土豆等具有耐干旱的特点,不需要很好的水土条件,这使地形崎岖和干旱贫瘠的土地得到了利用。 中国可能靠哪些货物实现顺差? 丝绸、瓷器等 手工业:开设工场; 雇佣劳动; 规模扩大。 我吴(指苏州)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玄妙观),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g sūn早饭和晚饭)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āo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盛世滋生图》(局部) 此图为清人徐扬所绘,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商业的繁荣景象。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明末清初) 1、明朝中后期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陆王心学: 背景: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形成: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 意义: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明末清初) 2、明末清初 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倡“工商皆本”。 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批判。 影响:明清儒学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探究: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的背景 ①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③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吏治腐败。 ④“西学东渐”带来先进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认识:明清儒学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明末清初) 本质:代表地主阶级;是儒家思想;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三位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②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1.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2.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3.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三、小说与戏曲 原因 三、小说与戏曲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成果 特点与地位 小说 施耐庵 《水浒传》 章回体小说 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曹雪芹 《红楼梦》 长篇小说 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曲 汤显祖 孔尚任 《牡丹亭》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