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56421

6.2《插秧歌》课件(共1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66319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插秧歌,课件,14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劳动中的诗意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车前草) 车前,车前科车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呈卵形,叶片的前端尖或钝,基部逐渐狭窄成柄,叶柄与叶片长度相等, 由于车前草长在战车前的荒地上,因此得名。 车前有利尿作用、降压作用;车前还有镇咳作用;车前的功效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均有记载。 《诗经 芣苢》写的便是车前。 诗经中的植物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荇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周南·关雎》 芦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豌豆(荏菽)荏菽(rěn shū)旆旆,禾役穟穟。———《大雅·生民》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卫风·木瓜》 凌霄花(苕) 苕(tiáo)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小雅·苕之华》 茯苓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邶风·简兮》 荭草(游龙)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郑风·山有扶苏》 木槿(舜华)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郑风·有女同车》 萱草(谖xuān)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便我心痗。———《卫风·伯兮》 诗经中的植物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重章叠句 “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袁枚《随园诗话》)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B “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