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碳的世界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氧气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明矾 C 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品红在水中扩散 D CO2验满 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 B.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有大量泡沫出现 D.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 3.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粉末变黑的现象 B.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两个实验结束时都要先撤出澄清石灰水中的导管,再停止加热 D.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去氧化铜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 4.宏观、微观相结合是化学重要的思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空气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可以再分 D.水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5.小煜同学所做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用蜡烛制取炭黑 B.自制汽水 C. 用简易净水器净水 D. 鸡蛋加入食醋 6.以下是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步骤,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两个空集气瓶,在空气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另取两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步骤二: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样品中,观察 步骤三: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的气体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步骤四: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两块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A.步骤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氮气不助燃、二氧化碳也不助燃 B.步骤三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 C.步骤四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 D.步骤二中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 7.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空隙小 C.双氧水是混合物———有不同种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8.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 收集氧气 C.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 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二氧化碳灭火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用煤炉取暖时,在炉子上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石墨制作电极 B.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C.硫酸铜检验水 D.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二、判断题 11.金刚石很硬,所以可以用作装饰品( ) 12.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 ) 13.大理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 ) 14.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 15.二氧化碳气体不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进另一个容器( ) 三、综合应用题 16.A、B、C、D、甲、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1所示: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