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73794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86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
  • cover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案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案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案目标:   1.读通并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拓展送别诗。 教案重难点: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诗仙李白写的一首有名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能来给大家背一背?(指名2-3人背诵,正音)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用朗读将自己再次带到那江边依依惜别的场景中去!(生配乐齐读) 2.师:这首送别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带着这份感动,我们今天接着来学习第二首送别诗。 二、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 1.师: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我一起写诗题(停顿板书),我先写一个字“送”,大家猜猜接下来我会写几个字?为什么?(指名2-3人回答,从中理解“使”、“元二”、“安西”) 元二:诗人的朋友,元常,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叫做元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朝设置在西北的最高军事机构,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再说一说诗题的含义?(指名1-2人回答,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任职。)齐读诗题。 (二)知诗人 1.师:作者是谁?(王维)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指名2—3人回答,师讲述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故事:王维和元二都在朝中做官,元二被派往安西,王维赶来送别并写下了这首诗) 2.【王维:是唐朝的大诗人和绘画大师,人称“诗佛”。王维曾担任尚书右丞,所以称他“王右丞”,他描写的自然山水诗歌和孟浩然创作的一样出色,所以他俩并称为“王孟”。苏轼赞扬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一背)】 (三)读诗文 1.师:这对好友之间的送别场景又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轻轻打开书本,赶快去读一读古诗。 提示:A 至少读三遍,读准诗句; B 找出诗中所有的地名。 2.生自由读,指名3-4人朗读。 反馈:读准诗中的四个多音字(朝、舍、更、尽,随机板书、出示) 3.师:咱们一起有节奏地读读这首诗。(出示节奏线,师示范,同桌合作读,指名2-3组读,齐读) 4.反馈:诗中的地名有哪些?(指名答,安西、渭城、阳关,出示地图明确地点) “渭城”:是当时的送别城,唐朝时期,凡是去往西部,都在长安渭城送别,因而此地的客舍特别多,在今天的西安渭河北岸。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师: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元二即将远赴安西,王维特意到渭城来送别。 师:可见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让我们走进古诗,感受诗人笔尖的景与情。 (四)解诗意 1.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每句诗意。 温馨提示: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每句诗的含义。 汇报: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由词到句来汇报。(指名4-5组汇报) 示范:“渭城朝雨浥轻尘”,我们了解到“朝雨”是清晨的雨;“浥”是湿润、滋润的意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