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相见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诵读并背诵全词,理解词的意思。 2.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感受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 1.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感受词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学习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感受词的意境。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回望风雨飘摇的南宋,总有那么多心忧天下的仁人志士,他们的爱国精神依然在历史的深处熠熠生辉。说到宋代爱国词人,我们就不得不见一见“洛中八俊”之一的朱敦儒,那就预祝大家这节课能和朱敦儒老先生相见欢吧。 二、有关资料 1.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是南渡时期重要的爱国词人。有词三卷,名《樵歌》。词风豪放旷达,语言清畅,多写隐逸生活。南渡后,间有感喟国事之作。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2.背景资料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南渡初期曾在朝廷做官。他忧虑国家前途,怀念中原故土。这首《相见欢》就是他南渡后登金陵城西门楼远眺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相见欢,词牌名。 三、预习设计 ㈠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补写完整 _____,_____。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_____,_____。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㈡按课文原文填空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 2.一怒而诸侯惧,_____。 3._____,必先苦其心志。 4.____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㈢按课文理解填空 1.晏殊《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 2.欧阳修《采桑子》中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的诗句是:_____。 ㈣文学常识填空 1.《浣溪沙)》的作者是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派词人_____,字_____。这首词选自《_____》。“浣溪沙”是_____。《浣溪沙》是一首_____。 2.《采桑子》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号_____,晚号“ _____”。谥号_____,世称欧阳文忠公。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_____”。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3.《相见欢》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_____代爱国词人。有词三卷,名《_____》。词风_____,语言清畅,多写隐逸生活。朱敦儒获得“_____”之名,与“诗俊”_____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㈤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敦( )促 倚( )清秋 簪( )缨散 倩( )悲风 wēi yí( )( ) lián yī( )( ) 四、朗读诗歌 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五、疏通诗意 1.解释下列词语 ⑴金陵( )城上西楼,倚清秋( )。 ⑵万里夕阳( )垂地大江流。 ⑶中原乱( ),簪缨( )散,几时收( )? ⑷试倩( )悲风吹泪过扬州( )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赏析诗歌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请概括这首词的上片、下片所写的内容。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作用。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词中哪个字最能传达情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从词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七、课堂总结 1.诗歌主旨 2.写作特色 八、拓展延伸 试比较下面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剪不断,理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