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34723

6.《芣苢》《插秧歌》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254548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击壤歌》 导入 农耕劳作生活的生动情景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06课 芣 苢 学习目标 落实诗歌中重点动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1 掌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3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了解《诗经》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了解《诗经》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1)体例 《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十五国风”。 《雅》:宫廷乐歌。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 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 《颂》:祭祀乐歌。 了解《诗经》六义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兴 比、兴 赋 表现手法 (2) 铺陈叙事,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喻、打比方 起兴、发端,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思 本诗中的劳动主人公是男性还是女性 诗歌中的人物年龄是少年,中年还是老年 人物数量是一个还是一群 2.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女性 ———中年妇女 ———一群 补充资料:“芣苢,车前,宜怀妊焉。”———《毛传》 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2.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重章叠句 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采采芣苢,薄言···”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法。通过大量的重章叠句和回环往复,产生了明快的音乐感。 议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在章与章的回环往复之中,出现变化的是哪些词语?它们的顺序可以更换吗? 甲骨文、 含义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收获场景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采 有 掇 捋 袺 襭 不能变化。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接着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的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换。 议 《芣苢》运用了赋的手法,除改换了六个动词外,其他字词和句子全部相同。这样处理诗歌是否太单调了?是否影响了主题的表达?袁枚曾经说:“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你同意袁枚的观点吗? 观点一:不赞成。《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