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捷径”导写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何谓“捷径” 数学老师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船夫说:“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哲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立意】 材料用三位不同身份的人的回答解答了何谓捷径的问题。从数学老师的角度看,“捷径”指最短的路径,也可以理解为最快速、最直接达成目标的途径;从船夫的角度看,风向正好的风,使航路最短,意味着“捷径”指可借助的外力;从哲人的角度看,捷径就是坚持,这与徘徊不前摇摆不定无谓消耗时间和精力比就是捷径。 材料中对这三种观点未置褒贬,但无论捷径是指实现目标最快的方法,还是指借助外力,或者是坚持,都不是无原则无前提无条件的,这显然留足了辩证论证的空间。自然,对以上观点进行综合论述,然后提出自己有关捷径问题的看法,也是可行的,必须的。 比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是人们平时几乎不假思索选择乘坐直升电梯的原因。省时省力,捷足先登,似乎是绝对的“捷径”,然而不尽然,就像是在人流高峰期,等待时间长,拥挤度高,甚至易传播疾病,这时,如果仅仅是一两层楼梯,反而没有步行便捷了。由这种“行走方式”的捷径,我们可以深思,捷径未必永远是捷径,我们应去思考,究竟为了什么目的,寻求捷径,这样的捷径选择的后果又怎样?这样的捷径,有利于个性健全和人生发展吗?有没有以牺牲他人权益为代价?会不会影响长远发展?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出其他有同样思维方式的现象,如针对学生高考我们可以联想到“高考移民”这种选择上的捷径;针对核心科技“造不如买”是短平快但会不会将来被卡号脖子? “捷径”本无错,毕竟如果真的能更快达到目的,又何乐而不为呢?但问题在于人们如何对待与运用“捷径”。真正的捷径,不能仅以眼前看得见的“最短”为取舍,最省力为原则,一味坚持为保障,而是要用自己的智谋和力量,用自己的实践探出适合自己的捷径。在当下与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避免盲目追随“捷径”,靠自己的理性思考与努力,走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捷径”。 审时度势放眼量,莫为捷径空彷徨 莫为捷径遮望眼 踏实奋斗谱新篇 其实,有些人一味“找捷径”其实不过是“耍小聪明”,试图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益,而后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同学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有时走捷径,看似占了小便宜,最后往往要吃大亏。比如抄作文,抄文言翻译,抄试题答案,看似省时省力不费脑实则“废脑废人”。原来所有的“小聪明”都是“大愚蠢”,所有的“占便宜”最后都会“吃大亏”。想要考出好成绩,哪里有什么“捷径”,不过是脚踏实地,科学努力,为未来奠基铺路。 【概念类作文规律】 “核心概念型”作文通过提供一个概念来圈定话题,是要求最为明确的一种作文题。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目,我们要学会发散思考,通过不断的引申、推演,升华主题,争取对概念做到由实(具体物象)到虚(抽象情理)的提升,由虚到实的应用。 这类作文多表现为材料是一个围绕某个核心概念展开的语段或几句话,而且整个语段是在阐释这个概念的不同方面或层面。审题立意时 要把握三点: 1、这个概念限定了写作的对象或范围,也是进行联想与思考的触发点; 2、围绕概念的几句话立意的角度或方向,要选择其中一个擅长的方向或者根据要求综合来写; 3、立意时一般要做到由实到虚,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由虚到实,解决实际问题。 三思考: 概念是什么?捷径是什么,本意是?这里主要指? 为什么?为什么要考虑捷径?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