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59757

6《芣苢》《插秧歌》课件(共30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64296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统编,语文,高中,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芣苢》《插秧歌》联读 生命之吟唱,劳动之赞歌 壹 初读 :感受诗意 贰 研读 :体悟诗境 叁 品读 :体味诗情 肆 悟读 :深味诗旨 目录 壹 感受诗意 1.朗读《芣苢》和《插秧歌》,说说这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再现了农家妇女采摘芣苢时的欢快场面 1.朗读《芣苢》和《插秧歌》,说说这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了一户农家农忙时节辛勤插秧时的情形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整段时间阅读法 共同主题: 田间劳作 2.两首诗歌分别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由什么人吟唱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农家妇女采芣苢时的吟唱 赋:铺陈,排比。 重章叠句:全是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部重叠。 2.两首诗歌分别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由什么人吟唱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一家人在田间插秧时唱出的歌 以白描为主 由面到点,既有全貌的概览, 又有细节的雕琢 插秧歌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3. 根据劳动者的身份和呈现的场景,如何朗读才能更好地体现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首诗歌,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体悟诗境 贰 “采”:采摘 “有”:采到芣苢后用双手合抱“捧” “掇”“捋”:由一棵棵的摘取到成把地取下,动作由慢变快,越采越多 “袺”:用衣襟前的一块布盛装芣苢草 “襭”:提起衣襟旁边两块布系在腰间以便盛装更多的芣苢草 1. 分别找出两首诗歌中的动词,揣摩它们不同的意味 这些动词展现了劳动时的不同动作姿势,体现了劳动者收获不断增加的喜悦之情。 “抛”“拔”“插” 1. 分别找出两首诗歌中的动词,揣摩它们不同的意味 展现一家人插秧劳作、繁忙而辛劳的场景。 “唤”“低头折腰” 表现他们插秧时的心无旁骛 《插秧歌》是按照“抛秧”———插秧”“拔秧”———插秧”的顺序描绘一家四口农时冒雨插秧时的紧张劳动场景 ;通过呼唤与应答的侧面描写,表现出一家人忙碌、充实、和谐的生活状态。 《芣苢》则专注于采摘的动作描写,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有诗情画意。 2.同样描绘劳动场景,《插秧歌》的动作描写与《芣苢》有何不同? 体味诗情 叁 《芣苢》这首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小组合作: 结合下面的诗评材料,想象《芣苢》展现的劳动画面,说一说你所感受到的这群农家妇女的“情”和“神”是什么? 1、感受“情”和“神” “情”主要表现在她们采摘的动作和收获成果时获得的愉悦和满足,在广袤田野的背景之上,农妇们从家庭走向自然,是对自然的投奔与融入,是对社会各种桎梏的有力挣脱,也是对自我价值的发掘与守护,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神”是旷远舒展。 “情”是“神”的外在表现,“神”是“情”的内在本质,“情”“神”一体,共同塑造了农家妇女的精神肖像。 1、感受“情”和“神” 小组合作: 《芣苢》中描写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