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65544

10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644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阿长,山海经,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恶(zèng)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烦琐(suǒ) 粗拙(zhuō) 震悚(sǒng)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人们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都觉得老李那么做是情有可原的。 B.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他还是念念不忘那个曾救过他的医生。 C.汤阿英在桌边低声细语地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D.他极其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说:“你的入党申请已经被批准了。”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 C.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至20日闭馆时,“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累计参观人数约25万余人次。 B.能否准确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情,是读好这篇课文的关键。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文章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组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D.鲁迅先生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他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 5.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乌当区永乐乡的桃花很美丽。”“这段旅程美丽了我的心情。”两句中的两个“美丽”都是形容词。 B.“她生得黄胖而矮”这个句子的补语是“黄胖而矮”。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句中“在你怀里”是状语。 D.“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句子的主干是“长妈妈是女工”。 6.“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 B.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阿长与<山海经>》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切渴望平安,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8.对《阿长与<山海经>》题目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历史名著《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除。 C.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表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D.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 二、综合性学习 9.综合性学习。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