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83309

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复习 第1章 科学入门 易错题型梳理(含解析)

日期:2024-06-0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16477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学,易错,解析,梳理,题型,1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科学入门 下面是小虎同学写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其中正确的是(  ) A.5.2m=5.2m×100cm=520cm B.6.5×106μm=6.5×10-6=6.5m C.480mm=480×m=0.48m D.36μm=36×1000μm=36000nm 【解析】A、“5.2m×100c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不正确;B、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 B 不正确;C、进率及过程正确。故 C 正确;D、36×1000μm≠36000nm。故 D 不正确。故选:C 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3.15cm B.3.150cm C.2.15cm D.2.150cm 【解析】图示刻度尺 1cm 又分为 10 个小刻度, 故最小刻度值为 1mm;图中起始端刻度值为 1.00cm,末端刻度值为 3.15cm,物体长度为 3.15cm-1.00cm=2.15cm。故 C 正确。故选:C 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9.1mm,19.2mm,21.1mm、19.1mm、19.3mm。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21.1mm”的测量记录是错误的 ②五次测量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mm ③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19.2mm ④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消除误差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解析】21.1m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故①正确;从数据可以看出,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物体长度准确值为19mm,0.1~0.3为估计值,读成21.1mm属于读数错误,故②错误;物体的长度为故③正确;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④错误。故选:A。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酒精溶液。他将装有酒精的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仍将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却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酒精溶液的体积(  ) A.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解析】俯视读数为 30mL,则量筒内实际的液体体积<30mL;仰视读数为 15mL,则量筒内剩余液体的实际体积>15mL,所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 30mL-15mL=15mL。故选:B 小鉴同学用排水法测一不溶于水不规则小物体的体积时,他先在量筒放一定量的水,读数是30毫升,然后放入小物体浸没,读数是46毫升,可实际在读数时,第一次读数俯视了,第二次读数仰视了,小鉴同学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则小鉴同学测得的小物体体积将(  ) A.大于16cm3 B.等于16cm3 C.小于16cm3 D.都有可能 【解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否则“高看偏高”,即从高处看, 读数偏高,实际量取的液体少;“低看偏低”即从低处看读数偏低,实际量取的液体多, 故第一次俯视,实际液体小于 30mL,第二次仰视,实际液体大于 46mL,则两次变化应该是大于 16mL 的,但是小鉴同学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所以小鉴同学测得的小物体体积将等于 16cm3,故 ACD错误、B 正确。故选:B 如图所示的是一支正放着的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 A.23℃ B.17℃ C.-17℃ D.-23℃ 【解析】由图知,温度计示数在-10℃到-20℃之间,最小分度值是 1℃,所以此温度计的示数为 0-17℃=-17℃。故选:C 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刻度处,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解析】水银温度计不同于其他的温度计,它的读数不会自己下降,需要使用者把水银柱甩下去。所以,我们平时量体温时,都会习惯性把体温计甩甩,就是把读数弄低。第一次量的是 37.5℃,如果体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