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785901

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第2课《丁香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300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2课,丁香结
  • cover
课 题 2 丁香结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2.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其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习 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他们很难体味出作者寄寓景物中的情感,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引导学生体味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作者豁达之情。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尝试,初识“丁香” 1读诗句: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陆龟蒙《丁香》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诗句中都写到了———丁香结。什么是丁香结? 2.欣赏丁香花图片,让学生感受丁香花的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理解丁香结。 3.读句子: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似衣襟上的盘花扣。 4.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为什么题目叫《丁香结》?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丁香的? 5.介绍作者: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汇报预习成果。 1.同桌互相交换“自主预习卡”,检查认读字词。 2.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交流读词语: 参差 芭蕉 妩媚 花苞 幽雅 伏案 笨拙 愁怨 模糊 花蕾 衣襟 恍然 单薄 尘土分嚣 半树银装 缀满枝头 4.指导书写:“幽、薄”两个字。 重点指导“幽”字的书写: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应先内后外,先写中间一竖,再写两个“幺”字,最后写外面的竖折和竖。 重点指导“薄”字的书写:不要把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下半部分的“氵”比右下部稍短,但不能缩于一角。 读准多音字“薄”:单薄(bó)、薄片(báo)、薄荷(bò) 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厘清课文结构 1.朗读课文,提出问题: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丁香结的?除了写到丁香结还写了什么? 预设1:课文第4—6自然段是写丁香结的。 预设2:课文除了写丁香结还在第1—3自然段写了丁香花。 预设3:第1—3自然段写的是“赏花”,第4—6自然段写的是“悟花” 2.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姿态、气味、形状、颜色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花。 第二部分(第4一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的疑问和联想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 (2)小结: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任务四:精读“赏花”,想象画面。 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作者写了城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