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细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其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细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其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有一副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 下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 横批:写不出来 作文真的难写吗?其实只要我们克服畏难心理,写作文并不难。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打开写作的大门,爱上生活,爱上写作。 (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二、教学新课 阅读教材,把课本强调的重点内容画在书上,说一说你从中获取的信息。 1.写作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写作要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 2.拣拾生活的素材是让我们把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心情,有趣的、有意义的、印象深刻的写进作文里。 3.写作写作能训练人的思维,让人变得更睿智。 4.好文章的要求是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1.我们先看一个故事,看能从故事中获得什么样的启发? 锦 囊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 一路上,他细心观察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 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心打磨,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预设: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师补充: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多观察。要留心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提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每一处动人的景致……这些内容都值得写。 2.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观察自然的? 语段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老舍《济南的冬天》) 预设:视觉角度 语段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预设:嗅觉角度 语段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预设:听觉角度 语段四: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刘湛秋《雨的四季》) 预设:多角度描摹 小结:细心观察,调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景物。 师: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何以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广泛地阅读能拓宽视野,进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