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8817

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343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司马谏议,课件
  • cover
课件44张PPT。答司马谏议书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分类归纳文言文基础知识 2.掌握这篇驳论文章的反驳方法及语言特色。 3.结合时代背景,学习作者不畏责难、矢志变法的精神。 4.理解文章阐述的“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道理。   本文选自《王临川集》。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江西省),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中国有“诗言志”传统)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作家作品文体辨析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 。 本文是书信体文章的典范之作 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按土地多少收税内容目的青苗法政府低息贷款农田水利法开垦荒地 兴修水利免役法以钱代役方田均税法措施市易法设市易务 稳定市场均输法就贱就近采购物资 “理财为方今先急” “理财以农事为先”富国之法1、为了改变积贫局面 2、调整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3、发展生产诵读课文,注意字词再三考虑。批驳法则,计划。揣度,估量,考虑。整体感知 第一段:交代写信的缘由。 第二段:针对司马光信中所指责的实 施新法的弊端,逐一驳斥。    第三段:分析反对派对新法声势汹汹、怨恨、诽谤的原因,并表示对失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    第四段: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课文串讲: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启:陈述,禀告。 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蒙:敬词,承蒙。 窃:我私下,谦词。游:交往。 而:却,转折连词。每:往往,常常。 术: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友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商讨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不同的缘故啊。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蒙:遭受,承受,此为“蒙受”。 见察:见,称代性副词,我;察,考察,审查,此引申为“考虑”。 上报:指回信。重:又。蒙:承蒙。 视遇:看待。反复:指书信往来。卤莽:同“鲁莽”。 具道所以: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冀:希望。见恕:原谅我。虽然想要(向您)硬罗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为自己辩解了。又想到君实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盖:句首发语词,表议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