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792262

第3章构成物质的微粒期末章节巩固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京改版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5705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改版,化学,九年级,答案,练习,3章
  • cover
京改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期末章节巩固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 C.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D.1个分子质量一定大于1个原子质量 2.下图是某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小明据图做出了以下四个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3 B.该粒子为原子 C.该粒子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氢原子 B.水分子 C.氢分子 D.两个氢原子 4.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氦气 B.金刚石 C.铁 D.氧气 5.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温度计水银柱上升,说明汞原子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B.二氧化锰(MnO2 )中含有氧分子(O2) C.食盐晶体是由大量氯化钠分子聚集而成 D.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 6.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氦原子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则二氧化锰可以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7.如下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11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1个电子 C.最外层电子数为11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8.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C.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 D.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证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含有水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10.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1.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有趣的化学实验探究: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1所示的是小亮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过程是: 第1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3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2步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化学反应表达式 ②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集气瓶底部的水占了一部分体积 B、红磷过少 C、红磷没有燃烧完就急着打开了止水夹 ③小博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小博在正式开始实验前,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二、小余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MnO2)还可用氧化铜(CuO)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余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氯酸钾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① 1.2g / ② 1.2g CuO 0.5g ③ 1.2g MnO2 0.5g ①上述实验应测 量的“待测数据”是 . ②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