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97245

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课件(25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7332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3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有的地区清明叫寒食。 知诗人,解诗题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明诗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赏析: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引人遐思。“春城”一语,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句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后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只有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宠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 句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寒食节,普天之下除了皇宫一律禁火,而皇帝的宠臣却可以得到“传蜡烛”的恩典。 从后两句诗中,你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吗 悟诗情 (诗人描绘了宫廷的闲暇,诗中表现了一派承平气象) 朗读整首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自学“皎、侯”两个生字。 作业 第一单元 3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王母娘娘知道此事后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牛郎披着去世的老牛留下的皮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见一次面。 1.齐读古诗,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3.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一)学习《迢迢牵牛星》 找到描写织女动作的句子,分析这里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明诗意 “擢”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弄”写出了织女织布的娴熟。既写出了织女的勤劳形象,又写出她孤寂苦闷的心情。 织女是天上最能织布的人,而且那么忙碌,为什么却织不成一匹布 因为她被思念折磨得没有心思织布,内心悲痛。 银河很清很浅,应该能自由往来,那为什么两人却不能见面呢 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是有人不希望他们见面。表现了怨恨、痛苦的感情。 读了最后两句,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织女和牛郎泪光盈盈地站在银河的两边,却只能遥遥相望,相顾无言。 叠词的运用 “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