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16012

10.1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日期:2025-02-1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97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职,10.1,基础,2023,高教,职业道德与法治
  • cover
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框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一、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法律与纪律、自由与法纪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并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懂得遵纪守法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领会:理解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理解遵纪守法对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作用,懂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行为对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意义,自觉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3、提高:认识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义务,把遵守社会规则、纪律法律落到实处。 二、教学重点 认清法律与纪律的关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懂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行为对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意义,自觉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 案例导入法、启发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设备、PPT、教材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活动体验】 “画方圆”。 要求:各同学在纸上画方圆,并思考:为什么不能画好方圆? 【师生归纳】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从小就接受遵纪守法的教育,那么,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我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法律有怎样的特征和作用? 如何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如何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新课学习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CCTV4“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筑牢法治屏障”。 【设置问题】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第94页“阅读与思考”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会,合作探讨问题: 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探讨法律有怎样的特征和作用? 【师生分析】 一是分析法律的特征。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入,分析法律的特征:该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的,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该法强化家庭、学校等对未成年人的责任,说明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该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设置问题】 结合教材第95页“相关链接”材料,说说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法律的制定和认可?法律有怎样的约束力? 【师生归纳】 法律的特征: ①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 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③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 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其中,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师生分析】 二是分析法律的作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作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师生归纳】 法律的作用:法律为生活保驾护航。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权利,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保障社会的公共秩序。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规范的形式,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运行。 【诵读金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结合教材第95页“阅读与思考”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所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 赵某从违纪到受到法律制裁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法律与纪律关系的认识。 【师生分析】 赵某的案例说明,法律与纪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赵某违反了厂区内“禁止吸烟”的公司纪律规定,偷偷在车间吸烟,即使没有引发火灾等后果,也要受到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等纪律处分。并且,由于其行为后果已经触犯了法律,因此也受到了法律制裁。这说明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